事情比他們想像的簡單多了,瓦剌人只是詐和,然後後撤,就將明軍引入了彀中。任何一個經歷過戰事的人,哪怕只是一個百夫長,在此時也得懷疑一下,瓦剌人的用心,沒想到他們的皇帝是懷疑都沒有懷疑過,直接大喜過望地接受了對方的求和!
正如天幕所說,他們的皇帝朱祁鎮,實在是太過於普信了,真覺得也先看到他,就會毫無條件地求和投降嗎?未免把打仗這事,看得太過兒戲了!
薛綬憤憤道:「若是此次出征,陛下依舊如此一意孤行,我拼了老命也要攔住他!大不了……大不了就是個死!反正天幕斷言,我會死在此次出征時。」
第21章 普信皇帝朱祁鎮(21)
幾人聽後,無一人反對,且十分認同。
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時,哪怕冒著背上忤逆犯上的罪名的危險,他們也會挾持住皇帝,不會讓他一意孤行,將所有人送進鬼門關的。大不了就是個死嘛!
想到三大營的主力,就那樣全葬送在了土木堡,幾個陪著三大營建立並發展起來的永樂老臣,光是聽到天幕的描述,便感覺心在滴血一般。
【明軍南行了三四里,才靠近水源,瓦剌軍就突然折返過來了。一開始時,明軍還以為是身著明盔明甲的友軍來相迎,便沒有做好迎敵的準備。結果瓦剌軍騎著馬,從四面圍攻,鐵騎進入明軍中衝殺,還一邊喊:脫掉盔甲丟掉武器的不殺!兵士們驚恐萬分,毫無抵抗之意,聽到這話,立馬紛紛丟盔棄甲;與此同時,埋伏在明軍中的內應,如跛兒干,開始助敵殺友,直接用箭射內使黎定……在瓦剌軍氣勢洶洶地衝殺之下,明軍四散奔逃,於是瓦剌軍對明軍進行了單方面的屠殺。許多明軍死時,甚至不著寸縷,裸*體而死。】
一席話,描述的場景仿佛就在眾人眼前,大家都面露哀戚悲憤之色:我大明軍,在最後關頭,竟然如待宰的牛羊一般!在瓦剌人的鐵騎之下,毫無抵抗之力!作為大明精銳軍,他們何至於淪落到此!何至於啊!
本來還有議論之聲的廣場上,此時寂寂無聲,無人想說話。
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紛紛掩面不已,不欲在同僚面前,露出男兒垂淚之相。
可是大多數人,都已經難以抑制地鼻子發酸,淚意涌動。
連朱元璋那望向天幕的雙眼,都眼眶泛紅,似有淚意隱隱閃爍。他閉了閉眼睛,眼前卻更加清晰地浮現出了,天幕所描繪的場景,那二十萬大明兵卒,似乎就在他耳邊哀嚎呼救,就在他眼前倉惶竄逃,卻依舊難逃瓦剌人的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