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再次感嘆:大明的臣屬,果然有不少人才。繼續羨慕。
李世民認同地點頭:「德才兼備,才是賢才的重要之處,有德無才損的是自己,有才無德,害的就是別人。」
劉徹眯了眯眼睛,未曾想到,文臣也能有如此出眾之處,一名賢能文臣的重要性,不比一個能征善戰的武將差。
趙匡胤沉思:文臣武將,相兼併舉,才是關鍵吧?
玄燁是知道,後來于謙之死,石亨是出了力氣的,因此對于謙的行為有些不贊同的同時,卻不得不讚賞他的無私與無畏。若是朝中多些一心為國的于謙,當皇帝的,哪裡還要費盡心思搞大臣們的人際關係?
【在于謙的總領下,京師從各地調來兵力的同時,日夜趕造武器,裝備軍隊。軍紀被調整嚴格執行,軍隊也不斷□□練,並分守在九個城門口與重要關隘,逐步形成了以京師為中心營地、積極備戰為防守,調收援軍,以內外夾擊的作戰部署迎擊瓦剌軍的方針策略。在整個京師地區動起來的時候,大家才會看到大明朝如今還有的能量,在作戰部署不斷完善的時候,軍隊的戰鬥意志也在不斷提高。】
【另外,一直被朱祁鎮忽略的後勤保障,即糧草問題,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于謙認識到,土木堡一戰敗得慘烈,不是明軍不行,是大明軍隊在缺少糧食、四處奔波疲憊不堪、最後又失去水源的情況下,被基礎生理需求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才無力打仗。於是,派人從通州等地運糧,不僅官方組織運輸,還鼓勵動員百姓以及軍屬親友等,自備車輛往京師運糧,且運糧20石以上到京師的,都可以獲得一兩銀子的獎賞。如此一來,運糧隊伍頓時晝夜不歇,幾百萬石糧食被運到了京師,從而使得軍心大振,民心也被歸攏,讓百姓們覺得,京師防禦一事,自己也出了一份力。歷史告訴我們,走人民群眾的路線,一定是對的!】
天幕所說的方式,令許多人大開眼界,他們從前覺得,民是民,兵是兵,官是官,卻從未想過,民、兵、官也是可以一處的,是可以為同一件事而努力的,官也可以讓民為朝廷之是心甘情願效力的。
不少人紛紛對于謙表示誇讚,調兵遣將練軍,是大家都能想到的辦法,不計前嫌重用戴罪同僚,大家也知道過類似的事跡,但是最後這點,動員百姓為朝廷效力,卻是極為罕見的。
雖許多聖賢書都說,為民生辦事、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①……可當官的,又有幾個真正願意親近百姓,並願意為他們辦事,又能請百姓辦事呢?
此種行為,不僅讓大臣們嘖嘖稱讚,連朱元璋很驚訝。朱元璋自詡民間皇帝,因為出身而深知百姓們的艱苦,於是殺貪官、頒《大明律》《大誥》等等措施,卻從未真正了解過百姓的能力。常覺得百姓如螻蟻,卻忘了,螻蟻成團時,亦能有驚天之舉。
「走人民群眾路線」一話,對於這些古代的帝王與士大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說法,他們往日只知道「民意」「民心」,卻不知民舉,人民的行為舉止,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朱元璋震驚之餘深思,嬴政亦受到啟發:「用萬民?用百姓?」他似乎有了一些靈光,卻一時沒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