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也收起了情緒,變得正襟危坐了一些,他的大漢版圖基業,也靠萬民拼殺流血才能實現。
趙匡胤與玄燁,都頗有觸動,「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他們早已爛熟於心,下面的臣子也常以此勸諫,可聽多了,反而覺得假大空,覺得虛無,可是天幕展示京師及附近的民眾,為了京師一戰,不僅轉運糧食,在瓦剌軍南下途中,也不斷騷擾阻截、不斷給中央朝廷提供地俊俊情時,他們在此深切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若朝廷非銘心所向所願……
帝王中,只有李世民依舊笑容滿面,此時他與天幕達成了共識,萬民才是社稷之基,才是王朝偉業的締造者!
【在于謙「社稷為重君為輕」的思想指導下,全軍上下再次齊心抗敵,依照于謙的計劃,主力隱蔽,以小股勢力騷擾瓦剌軍,四處出擊,給瓦剌軍造成大明軍並不成氣候,只能散兵游勇的方式,來消耗瓦剌軍的錯覺。如此一來,瓦剌人便不把明軍放在心上,這一路的順利南下,也極大的麻痹了他們。在此種情況下,于謙再指使兩路明軍趁夜出擊,突襲瓦剌軍,再次取得勝利,又一次提振了士氣,也讓下面的兵卒,更加信任上峰的名利,更加團結一心守京師。】
【在如此士氣提振的情況下,十月十三日,瓦剌軍趁風雨大作時猛烈進宮德勝門,明軍在于謙的指揮下,將也先率領的上萬精騎引入埋伏圈,並以神機營火器攻擊,前後夾擊,使得也先主力部隊大敗!這才是神機營的正確打開方式!神機營本就不是扛著大炮跟在大部隊後面到處瞎轉的,他們就是用來遠程攻擊敵人的!】
天幕中,穿著兵卒衣服的人,有條不紊地清理了炮筒,然後將火藥填裝進去,點燃了引線後,巨大的黑球飛向對面的敵軍,頓時炸翻了一片,對面氣勢洶洶的騎兵,頓時人仰馬翻,死傷一大片!反觀這邊,兵卒們依舊有條不紊的清理、填裝、點火,未損傷分毫,就將敵軍的衝鋒陣打亂,待發了幾發炮以後,守候在炮兵後面的騎兵與步兵一起沖向敵陣,收割著對方的人頭!
大明君臣和玄燁看到這一幕還好,畢竟火*藥的威力,他們都十分清楚。
嬴政、劉徹、李世民和趙匡胤都兩眼放光:火*藥竟然有如此威力!
火*藥在春秋時就已經出現,但是一直到宋朝時,才運用到軍事上,之前大多用於製作煙花爆竹等東西。
幾個帝王不約而同招了人來,將天幕所示全部都記下來,甚至都希望天幕能講一講,這個東西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可惜天幕主要講歷史,並不會講火*藥的工藝與技術,他們只能著人去研究發明。
玄燁與嬴政幾個雀躍的心情不同,他內心十分矛盾,因著大清算是趁虛而入,得國不太正,所以對大明的事都要進行抹黑貶低,才能顯出大清取而代之的合情合理。因此,大明的火*藥技術,以及火*炮大部分被棄用封存,許多匠人也流離失散,這份技術,大清卻是沒掌握多少!想到這裡,玄燁心中猶如天人交戰,要如何,才能名正言順地繼承明朝的遺產,不被人詬病?
【在德勝門吃了敗仗,也先十分不甘心,轉而率軍攻打西直門,明軍都督孫鏜率人先迎擊,力戰不支後退至城下,壓力就來到了守城的給事中程信,在程信的指揮下,明軍據守城牆,對著瓦剌軍以神炮、火箭攻擊,又有其他明軍從彰義門、德勝門增援,再次打退了瓦剌軍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