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不高興是因于謙才處置了王振一黨, 導致閹黨失勢, 若是不能在別的地方搶到功勞,那他們的地位必將一落千丈;至於太后,則是因為,朱祁鎮前面敗得太慘烈太丟人, 現在有京師一戰襯托著, 越發顯得她兒子無能,也沒有救回來的必要了, 所以她擔心全朝大臣至此棄朱祁鎮不顧,一心只輔佐朱祁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 此時他已經懶得生氣了,只覺得後宮如此混亂, 人心如此紛雜,都是朱祁鎮那蠢東西的鍋。
果然, 皇權這東西, 是個人都想碰一碰, 沾一沾,若非聰明有主見的君王,根本守不住。
想通這一節,朱元璋也是在心中暗下決心。
【在這也先連著進宮京師的幾天裡, 除京師的軍民,其他地方的軍民也在不斷地抗擊和阻擊瓦剌人的入侵, 更有百姓自動組織起來,不斷抵禦瓦剌軍。而各邊陲重鎮的守衛,在剔除了那些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之輩後,留下的是忠誠勇毅的人,他們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一直拼死與瓦剌軍戰鬥!因為他們的努力,也先的軍隊,不僅在京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挫,在北境各處,都遭遇了不小的反擊,本以為能輕易拿下的居庸關,也是填了不少人命,卻依舊拿不下的關隘。】
【到此時,大明雖死傷更多,但軍民卻愈戰愈勇,士氣高昂;瓦剌軍卻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再加上稍加時日,各路援軍就會到達,瓦剌敗局已定!也先也是個有腦子的,雖然他十分不甘心,俘虜了皇帝,打到了首都的城門下,眼看著只需要更進一步就能拿下都城,完成對大明的斬首,可他也知道,再拖延下去,別說拿下京師,他自己後撤的路子都會被切斷。於是在十五日,他心不甘情不願的,帶著殘兵敗將由良鄉走紫荊關逃走——當然,也沒丟下他的下金蛋母雞朱祁鎮。】
這一段,讓許多人為之熱血沸騰。南喬的現代觀眾們,都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現代百年屈辱歷史中,無數先烈也像大明軍民一樣,為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心弦震顫,仿若看到了幾百年前大明軍民的精神,與先烈們的抗敵御辱的精神,形成了一種傳承和共振。原來,這時華夏民族傳承了千百年的東西啊!
誰說崖山之後無中華?特麼的這不就是中華民族的團結一心、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嗎!
大明的君臣,和現代的觀眾們一樣激動,他們竟不知道,戍邊將士們雖然軍備廢弛、人員流失,卻依舊有人願以身軀護國!
嬴政心潮澎湃的同時,只有一個感覺:羨慕!他雖一統六國,卻知道六國的人,從公卿到百民,太多人不服大秦了。只有對一個中央,生出了向一之心,才能願意以命守護吧?
劉徹笑了一聲:「四面楚歌?倒是個好詞。」未曾想到,當年項羽不敵大漢太*祖,於烏江畔自刎一事,如此流傳了下來。可他的心因為另一個事在震顫,本以為打勝仗,只能靠冠軍侯這樣的天才將軍,未曾想,大明僅靠軍民,便能打出如此漂亮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