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戰場上達不到的目的, 談判桌上肯定也達不到」,引起了眾帝王琢磨思索。
這句話雖不如那句「社稷為重, 君為輕」來的振聾發聵,但同樣得到了諸位帝王的強烈認可。
嬴政想到伐六國的過程, 感覺這句話說到了自己的心上:「齊楚等六國,若非秦兵能征善戰, 直接攻城略地, 甚至俘虜國君, 將他們都打服了,怎麼可能得到他們的國土?」
劉徹補充道:「此道理,對匈奴亦合適,若非將匈奴打得損失慘重, 他們何嘗不想南下?何嘗不想放牧於天山下、河套中?」
李世民以軍功起家,更體悟深刻, 「因此,一支強大的威武之師,才是立國之基石,若不能令天下英雄豪傑臣服,便會像南北朝時期一般,皇帝換得比許多人的衣衫都換得勤。」
玄燁忍不住深思:難道到了大清末路是,以武起家的清,也打不過外來者麼?回想起講明朝時,天幕中一閃而過的堅船利炮的畫面,玄燁心一顫,這大概是不用懷疑的事了,若非打不過人家,怎可能讓那些藍眼黃髮的洋鬼子進了京,甚至打進了皇宮?
朱棣一邊主動給朱元璋添茶,一邊道:「這天幕所說之話語,雖為淺顯,卻頗具道理。」
朱元璋點頭,道:「所以合該好好聽一聽。宋史我也讀過,卻未領悟出如此多的道理。回頭,去國子監尋幾個編撰之類的,再找幾位大儒,將宋史重新修撰一番。」
為前朝修撰史書,是許多新朝代都會做的事。元朝所在時間甚短,又是外族王朝,修撰的宋史估計不怎麼能看。如今聽到天幕說起宋的事,只覺得宋史對外族的方式與態度,著實是教化後人的好例子,讓他們知曉外族勢力並不是那麼好相與的,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朱棣也覺得,才聽這天幕講宋史一會兒,便覺得宋朝渾身是毛病,有太多過錯值得後朝警醒了。
「這件事,若父皇願意,便交由兒臣去安排?」朱棣主動攬活兒道。
朱元璋只微微點頭:「你忙的過來也可以,若是沒有那麼多心力,可以交給你那些兄弟去做,也省得他們日日閒得發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