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 父皇雖放下了許多隔閡,與他親近,但他欣喜的同時,更多的是忐忑, 短時間無法相信和適應,自己竟可以像大哥朱標一般得到父皇的全心培養, 又擔心自己比不過大哥,被父皇嫌棄,當然更怕自己一時得意,說了不該說的話觸怒了父皇,到時候跌落也只是一瞬間的事了。
他剛也是有心想提醒一下朱元璋,別自己罵自己,可他是無法直接說出來的。謹言慎行,依舊是他在朱元璋面前的第一準則。
朱元璋在明朝那一期,已經被天幕劈頭蓋臉地罵過了,此次回來,本就是想痛改前非,將之前犯過的錯誤都改過來,當他意識到自己這一點和趙構的做法有共同之處後,雖十分懊惱,但也飛快地就調整了過來。既然本就打算修正過往的錯,那邊一併修正罷。
於是朱元璋對身邊人道:「去將劉伯溫最後留的手書給朕找來。」
「是,陛下。」
朱棣頗有些驚異,沒想到朱元璋立馬就開始改正了,這份知錯就改的本事,倒是值得自己學習。
趙匡胤對別人給趙構找理由,從岳飛身上找過錯的方式也十分不屑。就算岳飛再有錯,只要他一心為國,盡忠盡責,皇帝就不能那樣羅織罪名殺他,若他真有罪,按照規矩辦他就是。
所以,無論如何貶低責備岳飛,都洗不脫趙構殘害忠良的罪名。
【希望「受害者有罪論」那一套,能在岳飛身上就此打住。要知道,愛國無罪,坦坦蕩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為國奮勇向前也無罪,不要給英雄扣上什麼帽子,潑什麼髒水。岳飛之死,就是金、趙構、秦檜三方的責任。】
【而趙構秦檜選擇給金當狗這個事,是因為他們兩人覺得自己沒得選。造成南宋這種困境的原因,如大明國運腰斬一樣,依舊是能追溯到開國皇帝頭上的。】
聽到「大明國運腰斬」幾個字,朱棣頓時渾身一緊,忍不住抓住了他老父親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