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自家醜娃自己愛,朱元璋突然覺得,若是他沒弄那麼多有的沒的,不搞什麼藩王海禁戶籍之類的,老四這個明太宗,說不定會不遜於唐太宗呢!
【趙匡胤上位後,改革唐朝兵制的想法是沒錯的,軍權收歸中央是時代發展所趨,只可惜宋朝進行了一次錯誤的試驗,導致問題向一個方向發展了。說起宋朝的問題,大多人立馬就會反應過來:冗官冗兵。這個總結很精闢,冗便是太多,太臃腫的意思,當官的和當兵的都太多了,花費就多了,也就有了冗費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環扣一環,致使宋朝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
【說到冗官,這就讓主播想起了,因為掉進宋朝官制這個天坑的日夜,簡直是最慘無人道的折磨。不說咱們這些後人,恐怕宋朝的皇帝和當官的都沒有搞清楚,他們到底有多少官,哪些官管哪些事,哪裡出了問題誰負責之類的。而冗官的目的就是分權,宋朝官職多的原因,就是一個事會分成好幾個人管,而且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官職,這些事還分為長長久久的事和臨時有的項目。】
【說到這裡,就用咱們的老熟人、北宋文學家、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的頭銜,來給大家感受一下:『光祿大夫、行尚書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上國柱、太原郡開國公、佐理功臣』,這是王安石在同一時期身上的頭銜和職位,若說是因為王安石過於能幹,皇帝給他的活兒超級加倍了,所以官兒也超級加倍,還能理解。可是宋朝上下幾乎都是這德性,仿佛身上沒三五個頭銜官職,都不好意思見同僚似的。這麼一串兒頭銜,主播覺得,相聲界的貫口來挑戰都得擔心影響到職業生涯。王安石這樣的政治家,咱們不懷疑他能不能分清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可能保證朝中其他人都記得住?都分得清?】
趙匡胤有點懷疑人生:啊……這……我真有設立那麼多官職嗎?有讓一個人擔任那麼多職務嗎?
嬴政第一次感到困惑:那些官職,看名字看不出他們是做什麼的。
劉徹倒是有些了解:這法子,跟我那分封制有些血脈相連啊,都是將東西越切越細,越切越細,分攤到每個人的頭上就少啦!只是分封制用在權貴身上,當然是權貴人越多分的越少,可官職不可這般干吧?
李世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若身上有三五個官銜職位,就得拿三五份俸祿,天幕所說的這位,怕是要拿七份?
李世民想到這裡,忍不住「嘶——」了一聲,要養這麼多官,可是不小的負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