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伯琮和趙伯玖剛被領到趙匡胤面前時, 兩個孩子有些瘦弱,還有些畏縮。
自從趙光義奪了皇位, 一直對太*祖一脈沒有放鬆警惕。當然也幸虧皇室對這一脈的排斥, 所以金人南下時, 沒讓太*祖一脈也被連鍋端。
趙匡胤看著兩個後世孫,心裡十分不是滋味,雖說趙光義一脈在靖康之難中幾乎死絕的事,就像是給自己這一脈擋了災, 可要不是趙光義那一支支棱不起來,何至於被金人手拿把掐地全給抓了?
趙伯琮和趙伯玖被安排在宮裡住著, 趙匡胤日日都要過問他們的學習與功夫,畢竟大明的例子,趙匡胤還猶言在耳。
皇子教育,重在後天,只要不是那等天生痴愚之人,用心教導也能養成一個不錯的樣子來。
兩個孩子本還有些畏懼皇帝,畢竟他們這一脈雖也是皇族之後,卻常被皇室牴觸防。可趙匡胤耐下了心,一日一日地與他們相處,慢慢地也處出了許多情感來。
時間一晃,又是三年已過,宋朝廷中已經逐漸將權責歸攏,有了明晰的制度與系統,整個朝堂都清爽了許多。
而趙匡胤最看重的軍隊部分,絕大部分已經完成了改制,如今整個宋的兵加起來不到百萬,卻都是精兵悍將。
同時火器的研製開發,也是趙匡胤極為看重的部分。重賞之下,宋朝的工匠手藝人們,短短三年就研製出了好幾種炮,殺傷力都十分不俗。軍事家陳規與紹興二年研發出來的世界上第一個火*槍,也被送到了趙匡胤面前,趙匡胤命人改進了許多,改成了連發的,而且殺傷力也提升了不少。
先前許多人覺得,這火*槍十分雞肋,畢竟殺傷力不如弓弩,且有些危險,攜帶時不慎便會傷及己身。可趙匡胤牢記天幕說的,以後是□□的時代,哪怕現在火*槍、大炮之類的□□還有許多不足,但隨著他們的完善與進化,將來必然能夠成為重要武器。
在此期間,金、西夏等國,都派了不少間諜細作來臨安,想要偷取技術,甚至綁架能製作此等武器的人,都紛紛折戟。
金人知道宋在研究火藥武器,甚至知道那些東西能幹什麼,但是如何做的,要怎麼用,卻是不太清楚。
這三年裡,金人也數次南下,嘗試著要攻入臨安,直接拿下宋。宋的轉變,確實讓他們危機感越來越深,可是經過趙匡胤對兵權的調整,放寬了一些將領對兵權的限制,再加上改制後的兵員,接受的是為宋而戰的教育,一遇到金人就像是被激活了什麼血脈似的,殺得格外勇猛,金人南下後也無法寸進,每每都失敗而歸。
這樣一來,宋人反而對金人南下的消息免疫了,來就來吧,反正宋軍打的贏,只要皇帝還在臨安城裡坐著,就不用擔心金人會打過來,畢竟皇帝有多會逃命,十多年前的事大家記憶猶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