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的結局,給康熙造成的心理創傷,即便是有十幾個優秀出眾的兒子,也無法抹平抵消。
看著李隆基對兒子下狠手的事,李世民不知該作何想,難道李家的父子關係,特別是皇帝與太子的父子關係,就是這樣,一直不得和諧嗎?
從李世民與李淵,再到李世民與李承乾,再到武皇與李顯,到現在的李隆基與李瑛……
李世民感覺,這就像是一個魔咒一樣,一直籠罩著他們李唐。
【開元二十九年後,李隆基改元為天寶。開元和天寶雖然都是李隆基在位的年號,卻像是兩個皇帝的年號一樣,一個政治清明,四海昇平,一個奸佞當道,奢靡無度。武惠妃死後,李隆基對著滿後宮的美人都不滿意,一直想要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聽說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生得貌美無雙,且通音律舞蹈,與李隆基喜好歌舞的興趣愛好也不謀而合,於是李隆基立馬召見了楊玉環。】
【十分有意思的是,楊玉環正是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武惠妃當初處心積慮,將太子李瑛弄死,想讓自己兒子上位時,估計沒想到兒子不但上位沒成,還被親爹戴了老大一頂綠帽子,不僅舉國皆知,千百年後的人亦知此事吧?若武惠妃好好活著,不搞那些陰謀詭計,不因害死太子三兄弟而嚇死自己,牢牢把持住李隆基的後宮,楊玉環還會不會進宮,也是說不好的事。】
【李隆基對楊玉環一見傾心後,也知道直接召兒媳婦入宮為妃不好,於是採取了迂迴方法,先命楊玉環以給婆婆武惠妃祈福的名義,入道觀出家,脫去了壽王妃這層身份,這時還是開元二十八年。硬生生等了五年,一直到天寶四年時,才將楊玉環接入宮中,直接冊封為貴妃,世人習慣稱她為楊貴妃。】
【誒!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個操作很熟悉?沒錯了,當初李治把他爹的才人武媚娘納入宮中,也是這樣一個流程。以為宮中女子,這麼走一遭就是洗白了身份,能掩人耳目,事實上皇家的一舉一動,都被萬民盯著,誰能看不出那點貓膩呢?只能說,祖宗怎麼做事,後面的子孫輩就會有樣學樣。】
李世民直接哽住,他之前沒多想,這個武皇到底是什麼來路,只知道是個女子,也是兒子李治的皇后,本以為是他自己後來納了武家的哪個姑娘,封了皇后,沒想到她就是自己宮裡的武才人?!
難怪李隆基那麼不知羞恥地扒灰,原來李治這個祖父,給他立了那樣一個榜樣啊?!
李世民只感覺眼前黑乎乎的,他一直覺得李治是個乖巧的孩子,不鬧騰很安靜,所以聽說他繼承了皇位,李世民也沒很意外,他哥哥們不行他上也是可以的,只要是觀音婢的孩子就好。更何況天幕也說他在位時,是政治清明的時候,朝局也穩,說明當的不賴。
沒想到啊沒想到,這死孩子,竟然敢那麼做!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感覺氣都快喘不上來了,難怪李隆基這東西不學好!不是自己這個曾祖父沒做好,是李治這死孩子帶了個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