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李林甫是大唐人才的百草枯,是大唐江山的斷腸藥,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指責了。
高力士忙躬身道:「回大家,奴婢……奴婢也不太懂前朝政事……李相做沒做那些事,奴婢也不甚清楚……」
雖然高力士對李隆基算忠心,可他並非完全沒有私心,這種說權臣壞話的事,他還是做不出來。
李世民哼道:「你倒是謹慎得很!」
高力士頓時腰彎得更低了。
在李世民心中,以李林甫做的那些事來看,這樣的評價完全不過分,十分貼切,李林甫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禍害朝廷。
但李林甫這樣的小人,能在朝中呼風喚雨,隻手遮天,就是李隆基不作為的結果。
問題的根源,還要追溯到李隆基自己身上。
【史書上記載的,被李林甫陷害打壓的朝臣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子李亨都在他手中吃足了苦頭,要不是李隆基並沒有廢太子之心,再加上高力士等部分人暗中維護太子,李亨的太子之位也早就搖搖欲墜了。李林甫如願以償地長久霸占相位,本來他可以如願地活著時享受滔天富貴,死後也極盡哀榮才是。但李林甫沒想到,他打壓了那些靠著正道上來的人,自己被靠著走後門上來的人,以一樣的手法對付,身死後還被從棺材裡拉出來改用了庶人規格下葬,李家也被抄家流放。】
【最開始李林甫是沒把楊國忠放在眼裡的,畢竟楊國忠確實沒什麼真才實學,靠的是攀附楊貴妃和楊家,才得以在李隆基跟前混了個職位。但李林甫在提拔心腹走狗王鉷①做御史大夫時,楊國忠就覺得李林甫搶了自己的機會,記恨在心。】
【李林甫以陰損的手段,殘害了無數忠良,但當他的手段遇上一樣小人的楊國忠時,也只有吃癟的份兒。被李林甫一手提拔的王鉷,他的弟弟王焊圖謀作亂,想要幹掉李林甫、楊國忠、□□烈等奸臣,不幸被鎮壓,而楊國忠趁著審訊的機會,將王焊作亂之事,攀扯到了李林甫身上。王鉷被賜死,李林甫雖保住了性命與官職,但也因此失去了李隆基的歡心與信任。楊國忠這一招,不就是李林甫在對付太子李亨時,使用的連坐法麼?這大約就是活著的現世報吧。】
【楊國忠很清楚,他想要上位,就必須要擠掉李林甫。在李隆基疏遠李林甫後,他就趁機常在李隆基面前說李林甫的壞話,使得李林甫再也無法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南詔犯邊時,李林甫想趁機讓擔任劍南道節度使的楊國忠去南邊,離開朝廷,騰出位置和時間給他自己贏回李隆基的信任,楊國忠直接跟李隆基哭訴說自己怕是要死在李林甫手裡,李隆基就許諾讓楊國忠當宰相。前面說了,擔任節度使一段時間後,就可能升職做宰相,這是李林甫一直想要堵住的路子,甚至讓外族人擔任節度使。結果堵住了別人,還是沒堵住楊國忠。】
【李林甫因為上了年紀,很快病倒了,沒多久就死了,他一死,楊國忠就聯合安祿山給他扣了個謀反的帽子,說他聯絡突厥的部落首領阿布思,二人是義父子關係。權臣聯繫將臣,造反的要素就齊活了,這不就是李林甫當初誣陷李亨的路數麼?全都被楊國忠複製用到了李林甫身上,真是風水輪流轉,天道好輪迴啊!】
【這時候李林甫還沒下葬,還在家中停靈呢,李家就被抄家流放,他剛合上的棺木也被重新打開,扒掉了一身貴重的紫金朝服,挖出了口中的含珠,像個庶人一樣草草埋葬了。李隆基沒有將他直接鞭屍,甚至棄屍荒野,反而允許他的屍身被收斂,李家沒有直接被滅族,而只是流放,估計也是明白,李林甫哪裡真有造反的意思,楊國忠也是誣告。但造反政變就是李隆基的敏感點,誰碰都沒好下場,看看太子妃韋氏和杜良娣娘家,以及兩個案子牽扯進來的人,誰不是一串一串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