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望向他,想起朱棣做的那些事,心情才平靜一些。
是啊,這個老四,可比自己知道的還要厲害呢。朱元璋心情逐漸平復一些,道:「這人老了,怎麼反而越發控制不住自己個兒了。」
年輕時看到那些慘烈的景象,雖心中有同情,卻從未這樣流淚過。
朱棣說:「您這樣是正常的,說明心腸變軟了,看不得百姓受苦。有您這樣的皇帝,是百姓之福,是江山之幸啊!」
朱棣也感覺,朱元璋相比起以前來,整個人都顯得軟和了許多,以前也愛怒愛笑,可極少見他哭的。
第126章 兩級反轉李隆基(27)
朱元璋現在當然變軟和了許多了, 被天幕那樣罵了一回,他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錯誤。當他發現,自己不僅犯了許多錯, 還錯得十分嚴重, 給大明朝, 甚至整個華夏, 都帶來了不小的災難與問題時,固執強硬如朱元璋,也很難像從前那般,一切都「我要我覺得」了。
李世民是幾位帝王中, 心情最為複雜最為難受的一個。
開元盛世的壯麗景象, 與安史之亂後民生凋敝、滿目瘡痍的樣子,實在是太具有衝擊力。而且, 李世民本就是一個記掛天下生民的皇帝,如今看到他一手打下的大唐天下, 一心建設的唐王朝,竟然落到如此下場, 心中的悲痛,難以述說。
此時的李世民, 不僅心疼自己, 心疼那些為家國殫精竭慮的臣子, 也心疼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心疼那一個個在叛亂中家破人亡、甚至流血丟命的人……他率部拼死拼活打下這江山,又努力做好一個皇帝,不就是想讓大唐能庇佑每一個生民百姓, 能讓每一個人在這樣安穩的國家裡,安居樂業麼?
李世民覺得, 這對他自己來說,真的是一件十分非常殘忍的事,這種痛,不亞於早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之痛。這個國家,是他付出了最多心血與時間的,結果在不肖子孫手裡,就落得這樣一個地步,屬實是往死里扎他這個老祖宗的心。
李世民眼淚嘩嘩地流,帕子擦過了,高力士又不在身邊,便乾脆用袖子擦。
【安史之亂之所以持續了那麼長時間,除了主要原因在於,李隆基的看不清形勢,胡亂指揮,導致朝廷面對叛軍時一敗再敗,後又撒丫子跑路外;還有原因在於,接下平叛這個重任的李亨,也不是什麼德才出眾之輩,以至於外面的叛亂還沒解決,好不容易新帝登基,組建起來的新班子又出了問題。】
【馬嵬驛之變十分著名,但許多人怕不太清楚,這場兵變,與太子李亨有著十分嚴密的關係。李亨最早的政敵是李林甫,在李林甫去世後,他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迎來了楊國忠這個宿敵,長期生活在高壓境地的李亨,內心是非常渴望奪權,希望能靠著上位狠狠喘上幾口氣的。所以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便在尋找機會。一直到潼關大敗、長安失陷,李隆基率前朝後宮三千多人往西南跑時,李亨根據安祿山的叛亂的「清君側」的旗號,終於想到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