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李倓後,李泌幫李倓在李亨面前洗清了冤屈,李亨也表示十分後悔,可是再後悔也沒用,李倓是活不過來了。廣平王李豫被封為太子後,張皇后和李輔國因矛盾而鬧掰了,大唐朝廷各勢力更是亂成了一鍋粥,張皇后一會兒要聯合太子李豫殺李輔國,一會兒又聯繫另一個皇子李系殺太子李豫。在李隆基死後沒多久,李亨病重期間,張皇后發動政變,想要讓李系取李豫的太子之位而代之,最後被李輔國破除了陰謀。政變當晚,李亨就死了。李隆基和李亨這對父子差不多就是前後腳離世的,中間只隔了十三天。】
【可是,在李亨的前朝後宮那麼鬥成一團的時候,叛亂可還沒結束!一直在持續著!安慶緒取代了安祿山後,就一直在與朝廷作戰;安慶緒式微後,史思明本來歸順了,結果他兒子又蹦躂出來,把親爹噶了,自己繼續叛亂大業。所以這場叛亂才持續了八年之久!因為唐王朝朝廷內部不團結,因為朝政混亂,因為皇帝昏庸,讓不懂打仗的宦官掌管軍權,讓不懂政事的張皇后干涉朝政,所以這仗怎麼打的贏?叛亂一天不平息,國家就一日不得休養生息,這國力就一直在損耗。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成為了給大唐王朝大放血的節點,不是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有多厲害,多了不起,多會打仗,而是因為唐朝廷內部的混亂不堪,因為李隆基與李亨的不堪大用,有足夠多的資源卻用不到刀刃上,所以才讓這場要命的叛亂,持續了八年。】
嬴政嫌棄道:「未曾想到,這李亨比預想中的無用多了。」
之前看他被李隆基那般打壓,還以為是個小可憐兒,會在困境中奮起呢。沒想到一到顯真章的時候,就露出了原形了。
劉徹倒是被觸動了一些:「所以對於太子,不可過於放縱,也不可打壓太過。這李亨雖不知原先如何,但這倚重宦官與後宮的作為,確實與李隆基有八成相似。」
劉徹思忖著,李亨身在東宮那麼多年,親眼看著李隆基如何荒淫無道,看著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打壓異己,可他不僅沒有避開這些錯誤做法,反而學了個八成,難道是因為,他不知正確的做法是為何麼?還是因為被打壓過久,導致性子軟弱了許多,總想著靠別人?
這不禁讓劉徹想到了朱祁鎮,他倚重王振,也是因為王振從小便伴著他長大,所以對他十分信任;李亨十分信任宦官與後宮,也是因為這些人,陪著他度過了被打壓的階段,又陪伴了他一路逃難罷?
又是個公私不分的蠢貨。
趙匡胤的眉頭皺得十分緊,李亨的表現,讓他也頗具危機感。
趙德昭十分迷惑地問:「父皇,天幕說李亨活成了李隆基的樣子,我覺得十分貼切,只是為何會這樣呢?李隆基那般打壓他,他自己受了那麼多苦,知道李隆基做法不對,為何還會學李隆基的樣子?」
趙匡胤思索了良久,終於有了一點想法:「昭兒你聽過「雛鳥情結」嗎?」
趙德昭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