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李亨,高力士有個大膽的想法,想讓皇帝把太子放回東宮去,反正東宮也能看到這天幕,又不用礙著皇帝的眼,免得待會兒父子兩又起衝突。
但眼下似乎不是什麼好時機。
高力士回到李世民身邊,正琢磨著什麼時機如何開口最好,卻看到那桌子上,攤著皇帝剛剛寫的字,看清那字跡後,高力士如遭雷擊:那不是皇帝的字跡!
作為皇帝的貼身內侍,跟著李隆基四十多年,高力士可太熟悉李隆基的筆跡了,哪怕隨著年齡的不同,李隆基的字跡發生了一些變化,可眼前這字,跟皇帝以前的字完全不同!
高力士抬眼看向皇帝,發現眉眼沒什麼變化,就是氣勢更加強盛了,可低頭看看那桌上的字,完全是另一個人的樣子,高力士整個人都要裂開了。
高力士偷偷摸摸觀察皇帝的時候,李世民的注意力完全在天幕上。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大唐不是有一個安祿山,而是有九個十個安祿山,每一個節度使都擁兵自重,都可能進行叛亂!所以其實這個時候的大唐,是危機四伏的。但不管是朝廷,還是節度使,歸根結底,他們都是唐朝的統治階級,是掌權的人。這次的叛亂,還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與矛盾。】
【但不可忽略的是,統治階級與百姓階層之間,也充滿了矛盾。而這個矛盾,主要是來源於統治階級,特別是朝廷對百姓的剝削壓迫。大家都知道,古代最基礎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是土地,所以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就是地主階級。而且千百年來,土地一直是私有制的,就是你買下這塊田地,要怎麼種,要用來干什麼,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不像咱們現在,土地歸國家所有,每一處耕地都登記在冊,不能輕易更改用途。】
【但唐朝時,土地是可以買賣流轉的,於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不斷朝著少部分統治階級手中集中,也就是土地不斷被一些大地主通過購買強搶等方式,集中到了他們手中,農民失去手中的土地,沒有了可以依賴生存的生產資料,便只能遷徙流亡。表現在外的就是均田制被破壞,農民們被迫尋找其他活路,成為流民,生活艱難困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隆基在長安皇宮中過著奢靡的生活,不僅是他自己,連帶著楊貴妃的家人,也奢靡揮霍,聲色犬馬,這樣的事不僅長安的人知道,天底下的人大多都知道,否則不會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了。而李隆基與楊家人享受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就是從普通百姓們身上搜刮而來的啊!】
【這種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要憤憤不平罷?皇帝錦衣玉食,各種享受可以理解,因為他是在那至尊之位上的人,可是楊家人,許多百姓估計都會憤憤不平地問:「憑什麼!憑什麼楊家人什麼都不做,靠著一個迷惑君王的女的,就可以那樣肆意揮霍?」可是沒有人能回答他們,統治階級更是不屑於回答他們,因為統治階級早就聽不到百姓們的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