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朝臣們更加吃驚了,越發覺得皇帝變了個人似的。
那麼溫和地廢掉了太子,是史上罕見不說,也與皇帝往日的言行很不一樣;這次竟又同意了為李瑛三人翻案之事……
還沒等他們琢磨明白了,又聽到李世民繼續道:「先是李林甫,又是楊國忠,這一個接一個的,讓人實在是不省心。近些日子,朕輾轉反側後,覺得宰相不可兼任節度使。宰相須在皇帝跟前行走,可節度使是要掌管地方軍務的,若這二者同時兼任,易生出像李林甫、楊國忠這般的貪腐蠹蟲。」
節度使制度被搞出的時間還並不長久,真正兼任時間長的,就是李林甫和楊國忠兩人,而偏偏兩人還都是奸佞,這樣的情形,確實令大臣們說不出什麼話來。
新的改制命令很快發布,在朝廷中央當官的,不可兼任地方官,官員就職何處,人便要在何處,除了巡查御使這類的官職,大多官職要保證官員就在屬地,不可遠程辦公。
李世民想做的,就是分權,不能將權力都集中在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手裡。
宰相本就是最高行政官員,還兼任節度使,那就又是地方軍事官員,又是中央行政官員,還是地方行政官員,那麼多權力集中在一個官員手裡,不出腐敗才奇怪,不埋下影響江山穩定的隱患才奇怪。
李世民削弱宰相權力的第一刀,沒遭遇到太大的反對,若是楊國忠還在這朝中,不知道會有多少狗吠聲。如今楊國忠貪腐一事被查實,正好被李世民當做是反面例子,給新政做背書,算是楊國忠這個奸臣,給大唐做的最後一點貢獻了。
在明確了宰相與地方節度使分權以後,李世民很快發出了一份詔書,召見安祿山。
李世民發出這份詔書的時候,一旁的高力士心就跟著一跳,畢竟那可是天幕說的會發動叛亂的人啊!高力士本以為,李世民會直接將他拿下呢,沒想到不僅沒動粗,反而像以前李隆基做的那樣,看上去依舊信任安祿山,待他親厚。
不過,一想到現在的皇帝不是李隆基,而是李世民,高力士又安心了。
「忠王近日在忙些什麼?」李世民問高力士。
高力士忙回道:「回大家,忠王殿下一直按照您的吩咐,在東宮內閉門不出,並約束了東宮的人,不可隨意走動。奴婢去看過兩次,殿下不是在喝茶,便是在作畫,看上去是悠閒的。」
高力士的心又提起來了,李亨好不容易不當太子了,不用戰戰兢兢過日子了,皇帝又要做什麼?
李世民輕笑了一聲:「他倒是會放鬆自己。去,給我把他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