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人笑了笑,說:「若是公子不嫌棄,我等想繼續逗留一些時日,想等陶冕參加完殿試後再迴轉。」
第143章 兩級反轉李隆基(44)
李亨忙道:「你們只安心住著就是, 這院子有了人氣,那些個老鼠狐狸之類的,才不來占屋子。你們要等陶冕一起, 可是不放心他一人逗留於長安?」
「不僅是擔心他一人在長安, 也擔心他一人回去, 路途上不安寧。我們河北士子中, 好不容易出一個貢生,可得護著一些。」
那些人臉上都帶著笑,說起河北士子的不易,也十分坦然。
李亨聽過天幕, 又知道這些人在河北, 是受到其他士子的排擠與打壓的,對他們也越發同情了。
「既如此, 那邊多留一留也好,長安有名的大儒也多, 你們若是願意,我也能引薦一二。」李亨誠心道。
「真的嗎?兄台可為我等引薦大儒?」幾人聽了, 頓時眼睛放光,他們在河北找不到好的先生教導, 一直都靠自己苦讀和彼此幫助學習, 如果能得到名師指點, 必然助益很大。
李亨的話已經說出去了,他想了想,雖然自己已經不是太子,在上流階層的社交圈中, 也沒那麼得臉了,可到底還是個王爺, 而且他自己不行,他還可以找皇室中其他人幫忙搭一下線,再不濟,找高力士想想辦法也行。
他點頭應承道:「可能尋不到那一等一的好先生,但比河北的那些先生要好一些的。」
士子們頓時激動起來,紛紛舉起酒杯,向他表達感激之情。
李世民聽了李亨給士子們引薦先生,還帶著陶冕,與其他貢生參加詩會酒會之類的,對高力士道:「你看,他只要尋到了對的去處,也能做點事的,對吧?」
高力士也笑起來,這麼多年,第一次為李亨這般高興:「大家說的極是。」
至少這樣一來,李亨是拉了一波河北士子的好感的,還打開了一點缺口,河北是大唐的河北,不是安祿山一人的河北,朝廷想要將河北的人心收攏來,這樣的事,是需要人去做的。
在殿試之前,李泌第二次做了階段性工作報告,李世民根據他查實的證據與事實,給李瑛三兄弟翻了案,又在長安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誰也沒想到,皇帝會在有生之年,真的給先太子幾人翻案,對於自己聽信讒言、鑄下大錯的事,直接在昭告天下的聖旨中寫了出來,沒有做什麼修飾和遮掩。
同時,皇帝命人給李瑛三兄弟移墳,重新葬入了皇陵,還命壽王李瑁代他母妃武惠妃,在移墳後去墳前致歉。
至於武惠妃,李世民本想直接將她挪出皇家陵墓的,看在李瑁這個玄孫的面子上,還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