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胤禛實行的那些政策,玄燁是沒有多大反感的,反而很理解兒子,重農抑商是歷朝歷代皇帝都做的事,不能只怪胤禛一人,海禁也是自明就有的政策,更何況到了清朝,海上倭寇更是頻繁,不僅有倭奴國的,甚至還有不遠萬里從歐羅巴來的,不把海上路徑管得嚴格一點,如何保證大清的安危?
至於文字獄,玄燁自己也搞過,他猜著,應該是胤禛搞得什麼攤丁入畝、整頓吏治之類的事兒,讓一些人坐不住了,所以那些人為了發泄不滿,才寫了詩詞文章罵皇帝,還不許皇帝反擊了麼?
因此,在玄燁看來,胤禛這幾條根本不算錯,只是在皇帝的正常範圍內罷了。
天幕這樣罵,反而激起了玄燁對兒子的回護之心,讓老四胤禛在他心中的地位,直接上升了不少。
李玉站在一旁,是戰戰兢兢的,天幕這樣說先皇,甚至說大清「得國不正」,皇帝心中肯定是怒火滔天了吧?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皇帝的表面功夫做的這樣好了,所以讓人看不出他有什麼不滿的。
李玉越來越佩服天幕上那個人了,直戳皇帝痛處還敢露臉!待天幕過後,估計又是一場血雨腥風了。
【總的來說,雍正是一個功過都有的皇帝,但他的政績是明顯大於他的錯誤的。而且對於所謂的清朝時的盛世,他的功勞與貢獻也是最大的,但有些人,故意只說康乾盛世,將他這個中間出力最大的皇帝省略掉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居心。】
【很可惜的是,雍正帝胤禛雖然是個才能出眾的皇帝,且有些前瞻性的眼光。可他也沒有能掙脫時代的束縛,根本的出發點還是維護封建階級的統治,沒有看到時代的浪潮,是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定水平,開始從農業為主的社會,轉變成工商業為主的社會了。最後封建帝制的崩塌,是生產力促使生產關係必須發生轉變,來適應新的發展階段,是無法逆轉的歷史潮流。清朝的海禁、愚民等政策,是與這歷史潮流對抗,最後自然是將華夏一族,拖進了百年恥辱的深淵。】
天幕再次提起百年恥辱,卻讓眾帝王們有了全新的感覺。
原來,皇帝確實是會消失的,這不是人力能夠阻止的,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令所有人都心有戚戚焉。清朝之所以翻了個大車,就是沒認清這個事情。
第165章 好的不學盡學壞愛新覺羅·弘曆(9)
天下沒有人當皇帝, 不是人的主動選擇,而是一種必然發生的事,這樣的說法, 令帝王們震驚, 特別是玄燁, 簡直是涼氣從腳底竄上來。
作為皇帝, 最擔心的是自己的王朝被其他人推翻,然後取代,可現在天幕說,已經不是誰當皇帝的問題了, 而是沒有皇帝了, 誰都當不了皇帝。
這些帝王們,饒是再聰明絕頂, 再驚才絕艷,也想像不到, 沒有皇帝的國家,會是個什麼樣子, 誰來做國家的主呢?誰來做國家大小事務的決定呢?誰決定要不要打仗,要怎麼收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