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順治帝興文字獄7起,康熙帝興文字獄12起,雍正帝興文字獄17起,但是到了乾隆朝,竟然高達140起左右!而這裡面近五成,是發生在編纂《四庫全書》時期,從乾隆二十二年,到乾隆二十七年,短短六年時間,就有文字獄49起!相對於其他的案子,文字獄是最說不清,且最難撇清干係的一種類型,因為自證陷阱就是如此,越描越黑。要證明一個東西不存在,比證明要存在困難得多,更何況是心中的想法?】
在講胤禛的時候,天幕提到過文字獄,當時沒有細講,但是帝王們從這個稱呼上,已經看出了這個東西的壞處。
如今,天幕列舉了一些數字,就已經讓帝王們覺得十分可怕了,這麼多案件,會牽連多少人進去啊?
嬴政和劉徹是從未知道這種手段的。
嬴政微微搖頭:「防民之口,已甚於防川,更何況是心中的想法,如何求證?太荒誕了。」
嬴政算是務實派,他早就知曉,一統六國後,六國國君諸侯能將他罵上天,可是那又怎麼樣?只要大秦能一統天下,管別人嘴上怎麼說,心裡怎麼想?只要他們沒本事顛覆大秦,嬴政才不管他們怎麼想,別阻攔他實現心中偉業就行。
劉徹還不知道,這文字獄就是起源於他的後世孫,所以此時也罵得痛快:「能者何須在意別人如何想如何說?莫不是真戳中了錯處,所以忍不住跳起來了?」
劉徹也在意別人的言談,別人對自己的評論,但還算清醒地知道,別人的嘴怎麼說,心裡怎麼想,是他作為帝王,也管不著的事。當了皇帝,最重要的還是把手頭的政務做好,想要青史留名,便要建立不世功勳,至於那些指指點點的小人,名字都無法留在史書上,說出來的話也是隨風就散,又何必在意那麼多?
李世民作為享譽最多,受到稱讚最多的帝王,十分了解沉浸在讚頌中的美好感覺。但他更清醒地知道,稱讚和謾罵一樣,都是別人嘴裡的,都是如雲如煙一樣,不久就會消散的。所以稱讚和謾罵,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被人口中的評價,影響不到自己分毫。
「幸好,幸好……」李世民微微感嘆道。
李治好奇地問:「父皇在慶幸什麼?」
李世民微微一笑,避重就輕道:「慶幸我大唐民風開放,言論自由,就不會有人計較這等小事了。」
李治喔了一聲,點了點頭。他當然不知道,李世民慶幸的是,李唐皇室內鬥不休成那樣,文字獄卻沒有成為一種攻擊手段,若是那樣,皇室內鬥必然蔓延至朝廷,如果真那樣,大唐朝廷會被糟蹋成什麼樣子,李世民根本不敢想。
文字獄這等事,李世民決定壓在心底,決不能讓任何人,特別是帝王們察覺到,這種手段的存在,否則貽害無窮。
趙德芳聽得半懂不懂的,有些迷迷糊糊了,趙德昭反而提起了一顆心,他讀書多,也知道歷史上發生過的一些文字獄之事,對此等方式的害處,十分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