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文章數量龐大,但毀掉的也數量驚人,收錄的圖書三千五百多種,但毀掉的有三千種左右,幾乎快要留一半毀一半了。這個毀掉的標準是什麼,當然是全由弘曆說了算,冠冕堂皇的藉口是「觸犯本朝」和「違背儒家道德倫常」。大家仔細品品,這帽子有多噁心,能扣上的範圍有多廣。就說「觸犯本朝」一條,前面的朝代,如何會預知到,後世會出現清這樣的朝代?又如何觸犯清朝?只不過是自己做賊心虛,所以就覺得是在罵自己,這和別人都開了槍了,你再拿著靶子去接有什麼區別?】
【這一點所荼毒的重災區,就是明朝歷史,特別是明末清初和建州女真部分。《明史》中這一部分的內容,遭到了嚴重的刪除和篡改。他們不是普通的刪除篡改,而是嚴格地審查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字,確保不僅要記錄的事邏輯通順能糊弄人,而且用字用詞也十分小心,不讓人有引申和做文章的空間。除了漢文版本的史書,連蒙古文版本的、契丹文版本的、女真文版本的,都經歷了這樣嚴苛的審查和篡改刪除,真是將這份活兒做到了精細極致。】
【另外明朝自己官修的史書《明實錄》,記錄的是從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一直到明熹宗朱由校的250年裡,明朝發生的事,全文共一千六百多萬字,也被弘曆下令篡改刪除,整本書被修改後,原版被弘曆直接下令燒毀。刪除修改篡改的,還是比較官方的史書,民間讀書人和大儒們所寫所著之書,都被直接銷毀。明末時,有一大批文人恨大明之亡,也恨滿清鳩占鵲巢,不少人都為此激憤留書著述,結果被弘曆利用修《四庫全書》一理由,釣了出來,毀掉了絕大多數。經過如此瘋狂、細緻的篡改,明朝的史書已經面目全面,尤其是越往後越偏離事實。】
第180章 好的不學盡學壞愛新覺羅·弘曆(24)
「嘩啦——」, 朱元璋猛地將眼前的桌子掀翻在地,朱棣要不是一身武藝,反應靈敏, 恐怕也被直接波及了。
「好你個……好你個……」朱元璋氣得渾身發抖, 這滿清真是欺人太甚, 欺他大明太甚!
朱棣看了看滿地狼藉, 稍微慶幸了一下,雖然硯台被摔飛,墨汁潑灑一地,但他記錄的那些紙張, 只沾了一些零星的墨跡, 還沒有將他的手記毀掉。
「父皇……」朱棣想安撫朱元璋,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從哪裡安撫起。
後朝對前朝的史書修撰, 有些偏頗,會模糊甚至抹黑前朝一些人和事, 是難免的,所以歷朝歷代的官方和民間史學家, 都會盡力去收集資料,復原那些被扭曲抹黑的歷史。天幕講其他朝代時, 從未提過這件事, 講到清朝, 卻著重罵這一做法,可見清篡改、扭曲明史,有多厲害,給後世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