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輾轉思量幾夜後,接到了工部的摺子,看著上面無甚新意的意見,他終於下定了決心,沒多久,就下令全國,遴選聰明孩童,送入京中考較,若真天資聰穎者,要派去歐羅巴學習,朝廷承擔所有費用。
消息一經公布,朝野震動,不是因為別的,只因詔書中強調,不看出身,只看年紀,年歲不可超過13歲。
至於考較的標準是什麼,玄燁心中已有一些眉目,他不是讓那些人出國學做文章的,是讓他們學那些公式和算法的,所以此次更重數理,不考詩詞文章。
第191章 好的不學盡學壞愛新覺羅·弘曆(35)
玄燁這一派孩童出去遊學的舉措, 比其他的動作,還令全國人民側目。若說,辦和珅那樣的奸臣, 肅清吏治、丈量土地, 清繳稅收, 是循著先皇帝的做法在做事, 那現在這次,完全更像是突然一時興起,冒出來的主意。
許多人都議論紛紛,但行動的卻是少數。
那些權貴人家, 知道歐羅巴遠隔重洋, 有萬里之遠,他們的兒子都是家裡的寶物, 要傳宗接代的,要讀書, 還不如花了重金請夫子大儒來家里教,不需要去那些個萬里之外的地方。
但底層窮苦的人家, 一聽說孩子只要選上去京城,家里就能得到一些賞錢, 才不管什麼歐羅巴是什麼地方, 皇帝又要孩子們去那里做什麼, 只要覺得自己孩子有幾分聰明靈性的,都往官府衙門裡送。
官府衙門的測試內容,是玄燁親自擬定的,不識字沒關係, 有認字的人在一旁幫著認,關鍵是看他們腦子有多靈活。
玄燁出的那些題, 別說說一般人了,就是許多考上了秀才的人,都不一定能想得明白,若是南音看到,定然會發現,那些題和小學的附加題奧數題之類的有些相似。
通過了測試的孩子,領來的人可以得到一份賞錢,還要作為監護人,簽一份孩子遠赴歐羅巴五年的知情書,意思是要將孩子交給官府六年了。
雖然這事兒查戶籍,可也有鑽空子的地方,再加上不限戶籍是商籍還是賤籍,於是連街上的乞兒、花樓里的年幼小清倌……都被人拉到官府試了試。
如此忙活了一個多月後,全國各地遴選了幾千人,送往了京城。
玄燁翻看了名單,看著其中不少孩子都是普通戶籍,甚至賤籍占了兩三成,不免冷笑,那些有錢有權的,看不到好處,定然不會把孩子往這種事上面塞。但是等五年後,這些孩子歸來了,那些人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這次大多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倒也好,去了萬里之外的歐羅巴,就是去了異國他鄉,不僅學習任務重,而且又要適應全新的生活,還要學習全新的語言,多的是重重困難。
那些權貴人家的孩子,嬌生慣養,玄燁還怕他們應付不了這樣的事,最後一事無成,浪費了機會。
在發布了全國徵集令後,玄燁已經提前派了一批人,前往歐羅巴,安排這些孩童去歐羅巴的遊學一事,除了學習的老師,住宿、醫療等等都是需要提前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