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確實討厭這種人,而且他似乎也能理解,為什麼玄孫劉奭並不喜歡這個皇后了。
他如今正一腔心事,許多事情都煩惱著心神,王政君還在一旁自以為是地勸說,說的內容也是不著調。
一旁的宮女低聲勸道:「太后娘娘,陛下如今正心情不愈,還是先回去吧,待陛下心情好些了,再敘母子之情也不遲。」
王政君心情難受,但也知道繼續留下去,只會讓皇帝更加厭惡,這讓她有點想起面對先皇時的感覺了,於是她聽從了宮女的建議,轉身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她一走,劉徹還真實實在在鬆了口氣。
做皇帝幾十年了,他早已經不喜歡壓抑自己的脾氣,可是在這兒,這個女人是太后,身份上也是有顧忌的。即便是不愛惜劉驁的名聲,也要愛惜劉家的名聲。
【不過班婕妤的一個親戚,也是一個才女,倒是留下了她的真名,也就是寫《女誡》的班昭。班婕妤是班超、班固和班昭的祖姑。有意思的是,班昭也與東漢皇室往來密切,甚至參與過政事,卻沒有入宮為妃。或許也是班婕妤的經歷給了他們教訓:女子入皇室並不是好事。所以在大哥班固子承父業,成為了史學家,寫出《漢書》這等傳世之作;二哥班超出使西域,亦青史留名的情況下,班昭亦選擇了做自己,雖一生坎坷,卻繼承了父兄遺志,整理完成了《漢書》,並補上了父兄未完成了的八表,還將大力將《漢書》傳播了出去。】
【主播不喜歡她所寫的《女誡》,這可以說是千百年來壓榨女性的理論基礎,但班昭為《漢書》的完成和傳播所做出的貢獻,也無法磨滅。班家一門三傑的事跡,已然能啟發到兩年後的我們:在聰明與獨立上,並無男女之別,女性和男性一樣值得被培養,而且一樣能夠做出傑出的事業來。而班昭與班婕妤的差別,也警醒著我們,即便是一身才華與能力,也要注意選擇自己做貢獻的地方,否則,你不僅會埋沒自己,可能連一個名字都難以留下。】
第197章 牡丹花下鬼劉驁(5)
聽到「東漢」二字, 劉徹還微微有些晃神,這個「東漢」,和他的大漢有什麼聯繫和關係嗎?
劉徹總覺得, 這其中是有什麼聯繫的, 他知周朝被分為東周與西周, 便十分心急地想知道, 大漢是否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分為與東漢。
而天幕這番男女無別的理論,感覺最被打臉的還是朱元璋和玄燁。
講宋時,天幕就說過, 女性地位的跌落, 就是因為靖康之難後,漢人被壓抑, 所以開始對內攻訐,釋放因為外族入侵而遭受的壓迫與欺辱, 士大夫們不能用筆桿子抵禦金人,就開始將矛頭對準內部的女人, 女性也就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替罪羔羊和發泄對象。
明朝時,雖然漢人重新占據了中原主導, 重新恢復了自主的話語權, 但是對女性壓迫這一方面, 卻沒有什麼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