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學子們入學堂內坐好, 劉徹讓人將自己準備的紙張發了下去,然後將自己出的題目公布了出來:「社稷為重, 君為輕。」
看到這個題目,學子們心中頓時一松,連著夫子們也覺得輕鬆了一些。
這話便是儒學中十分有名的,孟子早就提出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太學主要學習的經典典籍,就是儒學,孟子的這番話,大多數學子都很熟悉,所以分析作答起來,並不難。
甚至還有人心中覺得,是皇帝學識不夠,想要看他們太學學子的能力,又怕他自己看不懂,所以出了這樣一個一直頗受關注與討論的話題。
劉徹坐在上首,看著學子們臉上的表情,由頹喪變得興奮和激動,心中並沒有多大的波瀾。他之所以出這麼一個題,是聽了那麼多次天幕後,發現這簡簡單單幾個字的背後,有著十分深奧的含義。
劉徹也當然明白,這樣的題目放在學子們面前,絕大多數人都能寫出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來,可是劉徹想看的不是這些,更想看到的是深刻的觀點,是理解了社稷之重後,也深入理解君與社稷的關係的見解。而不是那些說爛了的說辭。
劉徹十分耐心地在太學等著,一直等到學子們作答完文章,大多數人交了自己的答案。
剩下的,劉徹直接吩咐道:「剩下的慢慢作完文章,明日太學博士上朝時,給朕送過來。」
太學博士忙恭敬道:「是,陛下。」
劉徹帶著人走了,剩下的人看著還在作答的人,議論紛紛,有些人覺得,落到後面的人,肯定要被皇帝嫌棄了,說不定要直接被趕出太學,畢竟皇帝給了近兩個時辰的時間,這些人還沒寫完自己的文章。
也有人覺得,若是早知道,沒寫完也能繼續作答,皇帝並不急著收走答案,自己也會留下來慢慢寫,慢慢想,畢竟情急之下做出來的文章,肯定沒有深思熟慮後寫的東西好嘛。
劉徹大致了解後世的科舉制度,也知道考試做文章肯定是有時間限制的,但他這次沒要求那般嚴格,是因為此次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考試,他主要想摸一摸學生們的底罷了。
這一夜,劉徹處理了一些國事後,便將學子們的文章拿了出來,慢慢看。
太學的生源向來是不錯的,畢竟是武帝親自創立的,在資源上,是這天底下第一的學校。可是隨著太學的沒落,那些夫子的水平也日益下滑,教出來的學生,和武帝自己在位時,差挺遠了。
劉徹一篇一篇文章看下來,這些文章的格式什麼的,大多沒什麼問題。在他放出了要考較學子們的話以後,太學肯定也會再三給學子們強調這件事,讓他們在做文章給皇帝看時,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不然顯得他們夫子太不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