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其他人不可能像王莽一樣,一激動就捐出自己的大部分家資,但積少成多,那些大家族拔下一根腿毛來,也是一份不小的錢財了,更何況劉徹還會將各家族捐出的物資公布出來,直接貼在漢宮門口和長安城門口,一日一換。各氏族之間,立馬就跟打榜似的,競爭了起來。
用了幾分小聰明,劉徹確實從氏族們手裡榨出了一些油來。這樣雖然手頭依舊很緊,可是確實讓劉徹度過了最窮的時候。
從沒想到大漢的國庫能那麼空——劉徹如此表示。
大約半年後,不僅是地里又收了一季的糧食,又有一輪稅收收了上來,還因為劉徹又加強了鹽鐵等重要日常物資的國家專營權,特別是食鹽,正如天幕所說,因為這是日常所需物資,所以也是十分穩定的收入來源。
劉徹窮得心焦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後世那些能源、通訊之類的是什麼東西,能給國家國庫賺到很多錢麼?若是可以,他也挺想要的,從沒這麼窮過的劉徹,這次是徹徹底底知道窮有多難受了。
這錢一到位,劉徹立馬就把一直壓著的造紙之事,運作了起來,並且第一個在朝堂上用起了最新的、白皙光潔的紙張。
那些工匠在這半年裡,一天都沒閒著,就是在給皇帝研究又便宜又好用的紙張。
劉徹命人將這些紙都製成了自己在天幕上看到了摺子,劉徹拿到第一個摺子的時候,心中就一陣滿足:就是這種感覺!這種輕薄又平整白皙的紙張!這樣疊起來,拉開以後就可以看到裡面的文字!
朝中大臣有幸成了第一批使用者,當他們第一次在這光潔的紙上落筆的時候,都驚訝了:紙張白皙不說,這吸水性也是很好的,不像竹簡,一點墨水都吸不了,稍微多蘸一點點墨就會流掉,這紙寫起來又乾爽又舒服,而且幹得比竹簡快很多,不用擔心會蹭花了!
有大臣想跟劉徹求購這種紙,除了寫奏摺,家中的做文章寫信、家人們練筆學習,都是很好的工具啊!
劉徹就知道,這種改進的紙張,就是能影響千百年的好東西,不僅僅是他的朝堂會受到影響,這天下的讀書人,都能得到這種便利。
劉徹也不是小氣之人,稍微送了一些給大臣們做試用後,便命人在長安開了紙張鋪子,專門只賣紙。而且這紙還分了好幾等,奏摺用的自然是最上等最輕薄好用的紙張,這種作為宮廷用品,暫時不對外售賣,其他的紙張根據品質的不同,定價也不同。
這當然也是因為,劉徹想著不僅讓出生富裕人家的能讀書,窮人也能讀上書了。
以前,四書五經一套下來,得沉甸甸的一箱子竹簡才承載得下。可是有了紙以後,四書五經就是輕薄的幾本書了,而且比竹簡做註解要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