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雖不知道後世的歷史,卻大致看出來了,宋在唐後,明又在宋後,清在明之後,而唐是歷史上的巔峰,那就意味著,許多技術與手藝,都在唐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到了宋時,才能有那樣的商業盛世,而大漢前面,只有一個短命的秦,生產力水平還是夠不著發展商業的水平的。
劉徹有些頭禿,又把目光放在了農耕兩個字上。
漢的經濟基礎就是農耕,這點是無法改變的,還不如從這個角度想想辦法。
劉徹從農耕的土地、畜力、人力、工具幾個角度,都努力想了想。土地就是墾荒了,這條是歷朝歷代都會做的事,不過劉徹想了想,還是將墾荒的稅收又下調的一些,開墾的荒地,頭三年不收稅;不過,另一個大問題是土地兼併。
剛開始劉徹聽到土地兼併是整個帝制時代的病根時,他是有些不太理解的,直到他成了劉驁,查看大漢田地歸屬登記時,才倒抽了一口涼氣,有些地方豪紳,名下的土地簡直是能成立一個國中小國了。土地兼併並不是新鮮事,可是到了帝制時代,似乎尤其嚴重了,因為耕地的人不再是奴隸,而是農民了,既然無法死死控制住耕地的人,地主們當然想盡辦法將田地控制在自己手裡。
劉徹對「土地兼併」,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大漢確實是第一個試錯的朝代,所以土地兼併這種事,都是第一次這麼嚴重,劉徹也終於清晰地認識到,為什麼天幕會說「土地兼併是帝制時代,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壓下心中翻湧的情緒和想法,劉徹將注意力重新放回眼前的事務上來。
要抵抗土地兼併,就要限制地方豪紳地主,這個要從長計議,若是不能很好得壓抑住那些地主,就極有可能會反噬到皇帝和大漢本身。
畜力不用多說,不用朝廷多強調,農民們也會十分自覺地保護耕地的牲畜。
最後,劉徹的目光停留在了人力和工具之上。
人力他就想到了清朝雍正帝的「攤丁入畝」,人丁不收稅,只田地收稅,而且有許多配套實施的措施,天幕雖然沒細講,但劉徹一瞬時就能想到許多相關。
很快,劉徹提起筆,就在紙上寫了起來。
大約半月後,皇帝發布新政:「十年內,新出生的人口都不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