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有此帝王,真是江山之幸啊!」
「只是蒼天太狠,竟讓陛下英年早逝……」
很快秦朝的公卿們哭做了一團。
即便是此時此刻,他們的哭泣是真的傷心,也是真心悲傷難過,真心懷念嬴政,可嬴政聽見他們嚶嚶嗚嗚的,竟然頭皮有些發麻。
因他平日裡做決斷時,頗為遵從自己的心意,而不是聽這些公卿們嘰歪,所以不少公卿大臣,對自己的怨言頗多,這點嬴政心中是很清楚的,恐怕連李斯那樣備受重用和信任的丞相,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所以心中對自己存有不滿。所以聽到這群人竟然這般為自己哭喪,嬴政第一反應就是覺得尷尬。
反正他現在是魂體,誰也見不著他,所以他也未控制自己的表情,露出萬分嫌棄的神色。
【以上幾個舉措,是能夠影響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所以嬴政做到了統一這些,就是不世的功勳,是他當得起雄才偉略的「千古一帝」稱號的緣由。許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以為這些事是很自然很尋常的事,覺得這是一國君主基本的政治素養。其實可以對比一下西方,他們也曾建立過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這樣國土占地比較大、權力比較集中的國家,但他們也未曾有皇帝像嬴政一樣,第一件事就是想著除了國土的統一,其他的方面也要進行統一。】
【所以歷史上,我們華夏民族,統一是永恆的追求,而分裂是社會矛盾發展的結果。到了歐洲,分裂才是他們的常態,而統一是他們難以實現的目標,而且隨著時間越往後發展,統一就越不可能實現。他們沒有一開始就有人給他們定下統一的基調,並且打下了統一的基礎,幫他們完成對「統一」這個概念的認知和執念。為何說是執念呢?到了近代,拿破崙和小鬍子都嘗試一統歐洲大陸,結果如何大家也都知道了。只是歐洲人也知道,他們分裂成一個一個小國家,力量過於分散,是不利於他們在國際上爭取地位和話語權的,所以他們組建了歐盟——一個所謂的以經濟為核心的組織,實際上運行的過程中,越來越政治化,但也越來越被美國所警惕和利用。】
【歐洲與我國,就是「統一」這個研究課題的對照組一般,哪種形態更好,發展方式更佳,歷史會讓答案越來越分明的。好了,前面說到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是六邊形帝王,而嬴政則是因為單方面尤為突出,所以成為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那他自然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來了!
所有的帝王都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精神。
前面天幕那般維護始皇,現在說到他做的不好的地方,看天幕要如何解說。
秦在歷史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暴秦」的標籤,幾乎所有王朝都以此為戒,以免重蹈覆轍。而有不怕死的以身試法,結果確實也死得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