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狐狸的二三事:
科普資料來自百度【狐仙】詞條
漢代的狐仙故事較為原始,極少有積極意義,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
到了魏晉南北朝,狐狸才開始人化,變得法力無邊,還獲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
如葛洪所著《西京雜記》一書中,有古冢白狐化為老翁入人夢的故事。
《搜神記》一書內,談狐的作品甚多,足見晉人喜談狐仙,已成風尚。不過小說情節單一,程式化,結局悽慘,沒什麼人情味可言。
故事當中的狐仙雖然神通廣大,但有其自然屬性的弱點。比如,它們怕狗,遇上就會現出原形;另外狐狸有臊氣,變形後仍留有尾巴等。
到了唐代,狐仙小說依然盛行,像《任氏》、《計真》等篇開始大肆宣揚與狐有關的靈異事件。
宋代,民間還出現了「狐王廟」;明時,談狐的作品漸少。
至清代,以《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為代表的筆記小說又大暢其說。《聊齋志異》更是集狐仙之大成,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蒲松齡筆下的狐仙們,集人類全部美德於一身,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它們強調友誼、尊重真情,反而比人類更可愛。
因正道之道教衰微,在中國北方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食物年年不斷。
民間也多有狐仙下馬的說法,即指七竅全開之人被狐仙附身後,可預測凶吉。
《北夢瑣言·滄渚民》載:「(狐狸)或於村落鳴,則有不祥事」。
《宣室志·李揆》記李揆見白狐在庭中搗練石上,當時被認為是祥符,後來果然官至禮部侍郎。
說起來,狐狸的名聲敗壞,應該是多見於清朝之後的小說里。
第63章 晝明夷【九】
等到吃完了飯, 晝明夷詢問店小二:「我買了王家宅子,你可知怎麼走?」
店小二便給晝明夷指了路。
晝明夷又給了他十個錢,這才出門。
到了王家宅院,你別說, 白日裡這裡也沒什麼人,偶有幾個人看到他進去,也是竊竊私語。
而院子裡已經有人在等著了。
正是胡寧修。
胡寧修笑著說道:「這院子荒廢已久, 我已經讓孩子們去收拾了,很省力。」
晝明夷不由得笑了,說道:「你們在這裡住的時間甚久,我只帶一個小童住在這裡, 甚至孤獨, 你們既然在這裡住了這麼些年,便乾脆收拾了,搬進來, 一併置辦物件, 也好做個伴,我那小童年歲尚小,平日裡無人為伴, 也好有人作陪,我正教他寫字讀書, 若不介意, 便一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