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薇也想跟吳媽媽一樣,一顰一笑都那麼奪人眼目。所以,她學的更加賣力了。
從那時起,南薇一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練舞,就連李承璟想見她,都只能在練舞的地方遠遠的看她一會兒。畢竟晚上還沒等他回去時,枕邊那位早已經呼呼大睡。
吳媽媽告訴南薇,這白紵舞本是由一些織白紵的女工用來讚揚自己勞動成果的。後來,由吳國的一位美人加以創造,編織,這才漸漸演變成白紵舞。
吳媽媽還說,在學這白紵舞之前,還得學一些秦淮曲調,主要就是為了學習唱秦淮曲時的眼神聲調,姿態神情。當然,這詞也是經過修改的正經歌詞。
累。
經過幾日學習秦淮小曲,南薇連說話都不知道該怎麼發音了,一出嗓,軟軟糯糯,酥人骨頭。
不過吳媽媽倒是很滿意,笑著連連點頭:“可以了,從現在開始,咱們要學白紵舞了。”
“吳媽媽,怎麼不見別的女眷來學舞?”南薇終是把心中的疑問給問了出來。
吳媽媽笑吟吟道:“這別的女眷啊年年都跳白紵舞,怕是比我跳的都好呢。太子妃不必關心她們,跳好你自己的舞便是。”
哦。
這下南薇學的更賣力了。
別的女眷年年跳,經驗豐富,熟能生巧。而南薇是第一次跳,還是領舞,她定要好生學習,萬不能給李承璟丟人,所以,她就連吃飯睡覺的時間也能省就省,省下來練舞。
……
又過了幾日,便到了一年一度的團圓節了。
這團圓節的由來,說起倒也是浪漫。
相傳大涼的開國皇帝因為戰爭曾與他的髮妻失散了,直到他登基後多番尋找,歷經波折,終才尋得她,立她為後。
皇帝尋得髮妻後大喜,下令普天同慶,並將與髮妻再度重逢的日子定為團圓節,並成為傳統,延續至今。
到了團圓節,不論是外出的遊子,還是在異鄉做買賣的商賈,都會放下手中之事,攜帶妻兒趕回老家與家人團聚。
而宮裡,則會大擺筵席,還有女眷美人獻舞。屆時所有的皇親國戚將會聚集於此,飲酒觀舞,相當熱鬧。
而今年,也不例外。
黃昏時分。
皇帝在御花園中設宴,與皇親國戚一同度過這一家團圓的日子。
放眼望去,滿桌都是玉盤珍饈,煮酒牡丹。
李承璟正獨自坐著喝酒,不一會兒,十三皇子李翊過來了,俯身在他耳邊說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