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顏灩哭得那麼委屈,老師只好停下手頭的工作,告訴顏灩,她是農業戶口,不在轄區,不能直接交學費,得要先找爸爸媽媽來,交了集資費才能上學。
現如今,國內的主要城市,農業戶口要比城鎮居民戶口值錢的多。
很多已經是“城裡人”的,想把戶口遷回“農村”去都沒有辦法。
在城市裡面有塊地,是如今多少人的夢想。
想想深圳那些因為拆遷,一夜之間,全村的人都成為千萬富翁的“地主”們,就知道城市裡面的農業戶,在現在是有多麼值錢。
不說別的地方,溫州搞拆遷,農業戶口的賠償也是非農業戶口的三倍。
可這些說的都是現在,放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轉非”還是件很厲害的大事。
那時候,大家都嚮往著做“城裡人”,沒人願意說自己是“農民”。
只有顏達邦,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很自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這件事情,他壓根就沒想過要一個居民戶口。
顏達邦在當時比較奇怪的自豪的點,使得班上所有的同學都是非農業戶口,就顏灩一個農業的。
顏灩上小學的時候,正值顏路鞋機發展的關鍵時刻,農轉非需要找關係,還需要辦手續,顏達邦夫婦就更覺得沒有必要非在這個時候處理這件事情。
路冰然也抽空找人了解過,戶口會不會影響女兒讀書的問題。
打聽清楚這裡面只是交不交集資費的差別之後,就沒有再繼續折騰了。
夫妻兩個人那個時候,也已經不在乎交不交那點集資費了。
“集資費”在顏灩要開始進入小學的那個年代,海是一個非常不固定的概念,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規定,有些學校,不同的班級,“集資費”也不太一樣。
註冊那天一大早,路冰然並非在忙公司的事情,而是在找人搞清楚顏灩的集資費到底應該怎麼交,交多少錢。
路冰然沒想到她還沒有把這些事情搞清楚,顏灩就自己去了學校。
就這樣,顏灩哭了沒多久,媽媽就趕來學校,補上要求繳納的集資費之後,顏灩便正式開始了她的小學生時代。
九十年代,大人們的想法顏灩無從知曉,但溫州的小孩子,對於地域歧視還是有點明顯的。
市區的有點鄙視郊區的,郊區的被市區的小孩鄙視完了,就特別鄙視“農村”的小孩。
…………………………
注1:
Base這個單詞很簡單,查字典會告訴你是基礎,稍微深入一點也能找到基地的意思。
不過Base在文中的情況很難找到特別合適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