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賑災模式存在多大的弊病,朝廷心裡有數,薛遙心裡更是門清。
即使在薛遙所處的信息發達社會,各種名義上的捐款,真正到了受災民眾手中,都已經被層層經手的人貪去不知幾成,更何況在信息輕而易舉就能掩埋的古代。
朝廷救濟百姓的錢糧,從中央到州縣,之間要充實多少人的腰包,根本無從計量。
所以太子提出的這個變法,跟以往政策有不少區別。
一個就是獨立調控部門,直接跟朝廷接軌。
既不讓京官經手,也不會經過各省各縣的藩台總督甚至知府知縣,完全模擬民間市場交易,不調用國庫錢糧,不申請公款。
這個新機構發放俸祿,都得自力更生,每年還要完成朝廷的指標,幾乎避免了各級官員鑽空子撈油水的可能性。
在薛遙看來,這變法沒什麼毛病,新機構靈活性大,且不能申請公款,得跟各地商人公平競爭。
優勢主要是享有國家漕運的交通便利和運輸低成本。
如果賣貴了,災民自然會去找民間商人,機構就完不成朝廷指標,這就逼得他們必須比民間商人更“良心”。
當然,這條變法只是眾多變法中的一條。
薛遙是個不太懂什麼政策調控的理科生,當初看書的時候,完全沒琢磨過變法有什麼問題,只知道結果是失敗了。
為什麼會失敗呢?
看書不思考,穿書火葬場。
早知有今日,薛遙應該在看完變法內容後,立即諮詢經濟學家來著。
薛遙一路上都在偷聽二皇子談論變法的內容。
然而這位宅神對變法的理解,恐怕還不如他這個文科文盲。
二皇子全程都在誇耀太子的才智。
是個兄控無腦吹了!
等變法失敗,兄控的臉怕是要被打腫了。
想到變法失敗,薛遙很憂心。
看書的時候他沒太注意廢太子的部分,隱約記得這位德才兼備的君子跌落神壇後,遭到了三皇子黨的瘋狂反噬,後文關於廢太子的部分都很壓抑。
英雄末路。
薛遙不想看到自己的偶像重演這樣的悲劇。
但這件事……和修蜀道可不一樣。
修蜀道的事,他一開始就有過不少種阻撓的方法,汐妃對他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一環。
汐妃一個古代婦道人家,本身就沒什麼主見,薛遙忽悠起來不算困難,換成太子就沒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