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啊,花間渡搞起來的這個網絡小說,恐怕來者不善啊。”
雜誌社裡頭最德高望重的編輯開了口,這位編輯自己也寫了幾本書,這個工作只是為了編制和福利,見解也還算犀利,從來沒寫過攻擊驚雀的書評。
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要做在歷史車輪前螳臂當車的反派角色。
“李老,怎麼說,您給解釋解釋?”
李老往茶杯裡頭加了幾粒枸杞,慢吞吞地沉吟了一下才開口:“網絡這東西,我不懂。咱們編輯部的小劉比我懂多了,但是都說網絡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吧?”
“現在這書評協會的模式大家也都知道,舉辦各種獎項,發布書評引導讀者,通過這種模式和作者共生互利。”
“但是,我敢說,如果不是現在的這種狀況的話,恐怕驚雀也不會有這麼高的銷量。《盜墓手記》五本書,加起來賣了一百八十萬本啊!一個獎都沒拿,就這麼馬上摸著二級作者的邊了。”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直接填補了市場的空白!這些個書評人一個個都自詡上帝,天天寫些什麼農村啊下鄉啊亂七八糟的題材,哪個讀者愛看這個?”
“要以引導大眾為己任,也得先知道大眾在想什麼……“
李老搖了搖頭:“過去買書,除了連載的小說之外,絕大多數讀者都是跟著書評人走的。畢竟要買實體書這東西,也不能蹲在書店先看上半本再回去買。只能看著評論說什麼買什麼。就跟電影一樣,看了評論去買票,進場了也不能退。”
“可是現在,你們看看那網絡小說,”李老越說聲音越大,“不怕你們笑話,我聽著一天打賞十萬塊我也眼饞吶!”
“我特地去琢磨了一下,能免費看上五六萬字!想往下看嘿,再花錢。不想看就不看了!”
“你們說,如果這樣的文學形式真的推行開了,那讀者還要書評人做什麼?書評人還能像現在一樣,靠著作者吃香的喝辣的嗎?”
是的,雖然是《文學評論》雜誌社的一份子,但是李老本身也是作者。同樣也知道,這種被書評人左右的痛苦。
他曾經有過一本創新體裁的書,被書評人協會的的一位大佬評論為無病呻吟。那本書是他嘔心瀝血的產物,最後居然只賣出去一千本!
而等到他終於自己也有資格評論的時候,再版卻賣了三萬多本。
所以,對於現在網絡文學的這股風潮,李老是一邊隱隱覺得書評協會要完蛋。有些傷春悲秋,一邊又覺得,自己仿佛見證了出版界從陽春白雪轉向下里巴人的一個歷史性節點。
“那按照李老您的觀點……”年輕小編輯腦子轉得快,又對這種新體裁沒什麼反感,“接下來就是作者直接和讀者對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