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達公司拿下的那塊地,還真有點說道!明朝中葉,梅子山島上出現了一座忠烈祠,為了祭奠在抗擊倭寇中捐軀的將士而建,當時那裡是戚家軍的海防駐地。這座祠堂是官方修的,但當地民眾卻踴躍捐資。到了明末清初,這裡又曾經被鄭成功所部管轄,忠烈祠中的匾變成了「漢室孤忠」,有了另一層含義。
後來清庭設置所,這座祠堂並沒有拆,卻變成了一座廟,成了當地百姓出海之前祈福平安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有西洋傳教士到這一帶活動,那座海神廟沒了,變成了一座教堂,在當地曾發展了不少信耶教的民眾,如今也說不清是屬於哪個教派的。
這段歷史可真夠複雜的,那忠烈祠、海神廟、教堂前後經歷了近四百年,歷經修繕和拆建,誰也說不清是否是在同一地點?但宋召南經過多處記載的對比考證確定,這三處建築的地基都是一樣的,每一次修建時都沒有完全拆除舊建築,而是利用舊址改頭換面。
宋召南還確定了一件事,歷史上最後出現的那座西洋教堂,就在岸達公司項目工地北側的荒山坡。教堂是在新中國成立時被拆除的,後來那個地方就荒廢了,檔案對此的記錄很少,宋教授還需要走訪原住民老人,看看還有沒有人記得確切的地點?
岸達公司的李總與成天樂對宋教授都很佩服,結論得出來之後,看見的人往往覺得很簡單。但在歷年零散的檔案史志中查尋,一般人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網上也不可能搜到,宋教授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整理出清晰的脈絡,成天樂是自嘆不如啊。
案牘考證工作是宋教授的擅長,但那地方到底有什麼文章,還是需要成天樂去親身印證。到達寧波的第三天,成天樂與宋召南都去了項目工地,接待方安排他們住在保稅港國際商貿區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可成天樂當場提出了一個令人很意外的要求——他就要住在工地里。
岸達公司的李總很為難地說道:「這裡沒有能住人的地方啊,只有大門口的小屋裡住著看門的,再往那邊都是倉庫。」
成天樂一指靠近北側的工地道:「那裡不是有幾排工棚嗎,是原先住工人的地方吧?收拾出來一間,我今天就住下,不和你們回去了,好好看看這裡的情況。」
他手指的地,的確有一排工棚,是那種輕鋼彩板搭建的簡易房。李立面露難色道:「這裡很久都沒人住了,大冷天的連空調都沒有,這樣的條件,怎麼能讓成總您……」
成天樂揮手打斷他的話道:「我既然是調查現場事故的,住在這裡更方便。你們就放心吧,天冷一點、條件簡單一點,對於我來說倒沒什麼,搬張床和乾淨的鋪蓋來就行,不需要太多東西。我也想早點查清楚這裡的事,有問題就解決掉,你們快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