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時沿途欣賞風景瀟灑而行,收穫比來時更多,總計又採到了半匣左右的彩龍鱗,他們一人拿了一半。兩人在路上當然也聊起了各自的經歷種和各種軼事,年秋葉對那乾涸湖泊中保存完好的各種魚類遺骸很感慨,要是在人煙稠密的平原上,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場景。
然後他們又聊到了當地的藏民好像是不吃魚的,是出於對高原神湖的崇拜、還是一種宗教信仰呢?年秋葉以請教的語氣和成天樂探討,成天樂想了想答道:「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人們對自然的敬畏更深,也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支柱,才能在面對艱險時找到存在的意義。於是一種我們看來很特別的宗教便應運而生,既滿足這種需求也利用和驅使這裡的人們……」
年秋葉靜靜地聽著成天樂在高原上發表長篇議論,然後笑道:「成總,我們只是在說吃不吃魚的問題,你怎麼連宗教、傳銷、妖修在世間的處境都談到了?」
成天樂:「因為我一直在想創立萬變宗的事情,來到這高原上,所見所聞當然也有思考印證。……至於吃不吃魚嘛,其實也簡單,那要看餓不餓、饞不饞。最早沒有宗教的時候,可能習俗就形成了,在這高原上捕魚不容易,而且魚不是那麼好吃的。」
年秋葉:「魚不好吃?」
成天樂:「你是中國人,生長在漢地,有些東西已經習慣了,華夏五千年,這種傳承積累是無法想像的,在不經意間的每個細節中幾乎都有。就拿烹飪之道來說吧,我們的先人發現了多少種食材、又發明了多少烹製它們的方式?
魚做得好當然是美味,可以加工成各種菜餚,掰手指都數不清。但魚如果加工得不好,是很難吃的,又腥又膩。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吃魚,但從來沒有像我們吃得這麼精妙。我最喜歡吃魚頭了,但在德國留學的時候,那些德國人只吃整塊的魚肉,魚頭根本就不吃。」
年秋葉:「他們不會做,也不會吃?」
成天樂:「豈止是不會做、不會吃,連細刺都不會吐!他們的烹飪方法少得可憐,這些且不說,你想一想,用刀叉怎麼吃魚頭?」
年秋葉掩口笑道:「是啊,看來筷子真是了不起的東西。其實只要能夠感應入微、察覺身體的各種細微協動,就知道這東西有多靈巧了。按照先秦的傳統,動刀叉一類是在廚房裡,制庖完畢之後食物才端上桌的。
我聽說過孟母的故事,她懷孟子的時候『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據說這是人類史上有考證的最早的胎教。這裡提到割不正不食,也就是東西要在廚房裡做好了、切好了,才能端上餐桌吃,這是很好的食品加工和用餐衛生習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