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史天一內心深處的感慨,並沒有說出來過,他只是每每提起履世當年與履謙在正一三山會上同場登台,並沒有提到今日之修為。可他總是不忘提這茬,心裡想的就是這種比較,自己卻沒意識到。今日在竹筏上,履世終於當面點破,接著成天樂則說得更透。
其實史天一比成天樂小几歲,今年只有二十八。史天一為什麼不想想履世如此經歷、年紀又比他大,如今不也是沒有破妄大成嗎?
史天一似有所悟,默默無語陷入沉思。履世也沒有再說話,一襲青衣在風中飄蕩,腳下的竹排分開波浪向蔚藍的大湖深處飄然行去。陽光灑在水面上,遠方有漁歌隱隱,天地之間一片安詳悠怡,從遠處望去,這竹筏以及筏上的四人是一幅極有意境的動態畫面。
成天樂背手看著被竹筏分開的流水,盪起的波紋遠遠散開,又和湖面上的浪痕疊加、碰撞、漸漸的消散,充滿了天地靈息的韻味。所謂天地靈息不僅僅是雄渾險峻的威壓,也有著溫柔默默的蕩漾,成天樂仿佛看出神了,而竹筏上的幾人仿佛也都在出神。
成天樂在低頭看水,看著看著卻突然愣住了,因為水面忽然無波。竹筏在湖中走,雖無槳無楫卻是受御形法力推動,總是會帶起細碎的浪花和波痕的,可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一瞬間,湖面卻變得平滑如鏡,竹筏悄無聲息的滑行而過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成天樂一怔,以為自己看錯了,眼皮一眨又看見了浪花,再一抬頭,前方出現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可以肯定方才遠眺的時候,湖中絕對沒有這座山。此刻他不得不嘆,原來正一三山的這道門戶是在湖中,剛才不知不覺間就穿了過來,竟不知那洞天結界是如何打開的,看來履世身上應帶著正一門弟子特殊的感應法器。
巍峨青山有千米之高,撲面而來擋住了左右及後方的視線,看不表這洞天福地的全貌。成天樂的反應尚且如此,後面的姜璋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呼。站在前面的履世微笑道:「成總、姜道友,前面就是正一三山之一的法柱峰。」
竹筏拂開輕波靠岸,這裡也是一片竹林,景致和來時的湖岸邊幾乎一樣,假如恍惚不察,恐怕還以為又回到了原地。林間有一條兩人多寬的小徑,落滿了枯黃的竹葉踩在上面沙沙作響。出了竹林有一條石板路,前方有一個石牌坊,坊楣上寫著「法柱峰」三字,旁邊還留有落款——徐妖王勝治。
再看兩邊石柱上刻著一副對聯:「雲水若無心,出人間為雨露;泉石動清聽,入崑崙化山河」,也是同一人手筆。
有四名青衣道童站在石坊前,向眾人稽首道:「是姑蘇萬變宗成總到了嗎?和光師祖正在題心壁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