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了力量訓練第三周期的收穫之後,陸恪的視線重新落在了屬性面板之上,開始思考點數的疊加。
首先,復原速度七十五分,陸恪一口氣就疊加了五分,來到了八十分。
越是進入賽季末的階段,精力和體力的消耗就越大,復原速度自然也就越慢,這不僅增加了傷病的可能,而且也勢必會影響到比賽狀態。
現在,抵抗受傷指數有九十五分,耐力指數也有八十二分,所以,陸恪也就相對應地將復原速度提升到了八十分,為即將到來的季後賽做準備。
其次,長傳準度八十五分,增加了五分之後,來到了九十分;傳球力量八十一分,增加了一分之後,於是變成了八十二分。
關於今天的基礎點數疊加,表面之上看似簡單利落,轉眼之間就已經全部完成了;但其實,在內心深處,陸恪卻是經過了反反覆覆的思考。
客觀來說,陸恪現在急切需要提升的技術分項,依舊不少:假傳動作,四十五分;護球能力,五十九分;跑動傳球,七十七分;持球跑動,七十一分;左側感知,四十五分;右側感知,六十分。
這些分項,迫切程度都遠遠超過了長傳準度、傳球力量等等;而且,它們不是推擋能力、過人能力、虛晃能力之類的輔助技能,這些全部都是比賽過程中,整個四分衛技戰術水平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也是實力水準的綜合表現。
但陸恪卻敏感地注意到了一件事:他現在正在變得越來越均衡,比賽控制能力越來越出眾,因為手中的各項武器平均水平正在慢慢跟上;但比賽的鋒芒卻正在一點一點消失,個人特色也正在一點一點泯滅。
大學時期,最後一場常規賽對陣南加州大學特洛伊人的那場比賽,還有玫瑰碗對陣威斯康辛大學獾隊的那場比賽,這兩場比賽之中,陸恪都不是占據實力優勢的那一方,準確來說,他甚至就連平均水準都沒有達到的一名四分衛,但他卻雙雙逆轉了比賽,為什麼?
更具體一點來說,常規賽前三場比賽,當時陸恪的各項技戰術水平都遠遠沒有達到今天的水準,但他還是率領著球隊贏得了比賽,為什麼?
按照數據來看,現在的陸恪遠遠比一年前、比賽季初要更加強大,實力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陸恪現在再對陣西雅圖海鷹、對陣達拉斯牛仔時,他可以更加輕鬆地取得比賽勝利呢?
陸恪並不這樣認為。
恰恰相反,陸恪認為自己現在可能會贏得更加辛苦,甚至可能輸掉比賽。
一方面是因為心態的變化,可以參照主場輸給亞利桑那紅雀的那場比賽,實力提升了之後,就認為自己理所當然應該贏得比賽的勝利,反而容易導致心態失衡,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狀態的變化——
現在的陸恪正在失去自己的比賽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