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进出洛阳城的市民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是叛军的士兵大多数都是河北人氏,常年征战在外,已是疲惫至极,人心思归,战斗力不言而喻,也是下降严重。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传播同一个消息,那就是洛阳城内的叛军士气衰落,不堪一击。仆固怀恩带领着一帮将领,几次要求李光弼出击,拿下东都洛阳。
李光弼保持了清醒,坚持认为这是史思明的阴谋,故意示弱,引诱官军进攻,于是否决了仆固怀恩等人的提议。
不久后,消息传到了长安,市井坊间都在传闻史思明打算放弃洛阳,撤回范阳,而王师统帅对此有利形势置若罔闻,依旧在河阳按兵不动,这不是怕死又是什么?
长安是天子脚下,这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朝中。鱼朝恩第一个坐不住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肃宗,建议下诏给李光弼,出兵夺取东都。
鱼朝恩对肃宗一片忠心,早年曾经读过几本儿兵书,也参加过一些战争,比如在收复东都洛阳的战斗中,率领弓箭手大败李归仁,还有就是在邺城之战,担任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有了这些资历,鱼朝恩自视甚高,觉得自己也是一位军事家了,能力不在郭子仪和李光弼之下,听到叛军人心思归,马上认为这是一个好时机,连续怂恿肃宗夺取洛阳。
肃宗宠信太监,宠信鱼朝恩也是有缘由的,他当了十九年的太子,之所以能巍然屹立、始终不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党不群,不拉队伍,不占山头。但是,身为太子,没有自己的亲信,当然是不行的,问题是谁能做太子的亲信?广大的朝臣已经被排除在外了。在这种情况下,太监这个群体就进入了李亨的视野。你甭管太监有多么多么坏,最起码有一点,他们对于皇帝是绝对忠诚的。靠着这些缺斤少两的残疾人,李亨居然耳通目明,平平安安地当了十九年的太子,直到马嵬坡事变后,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对于太监们,肃宗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手下的太监都能独当一面,最好能完全取代朝臣的作用。李辅国当然是太监中的佼佼者,但是他的能力只限于治国理政方面,军事口那一摊一窍不通。在他身边的那一群太监当中,有而且只有鱼朝恩懂军事,不仅读过兵书,还参加过几场战争。所以,肃宗便用心地培养鱼朝恩,上次的邺城大战之所以让鱼朝恩当观察宣慰使,其实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