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保存完整,除了血肉之外,哪怕是细小的舌骨,都存在。
可是,只有骨头,没有血肉,更没有头发。
要知道,头发是多少年都不烂的东西啊!
小天师低头看了一眼,皱眉:这些应该是同一个种族。
种族?众人惊讶于小天师的用词。
种族这个词儿,是生物学概念词。
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像是目前,全世界的人都被划分为四大人种:东亚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尼格罗人种(黑种人)、澳洲人种(棕种人)。
也就是说,这个词是生物学上用来定义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你们慢慢倒腾吧,这里应该有上万个骷髅头。小天是告诉他们:他们估计都是长着犬牙的那种,嗯,一对小虎牙,应该是一样的,一万人,都是这样才对。
一万人?王一水教授吓了一跳:这么多人都?都?
是,这么多人都被献祭了。小天师告诉他们:我猜想,这些人应该是俘虏,一整个部族的俘虏才对,不然不会有统一的小虎牙,这是一个特征啊。
不错,古代人是不会杀自己的人民陪葬的,因为古代人口太少了,谁会主动削弱自己的实力呢?除非是奴隶,而奴隶的来源,除了进献过来的,就是战俘了,战败之后,士兵被贬为奴隶。独孤浩炎道:除了奴隶就是囚犯,因为都是要死的人,用来搭建陵寝,最合适了。
杀了一万个战俘在祭坛上,这是要祭祀啊还是杀人啊?陈长庚想不明白:而且还是战俘?不怕怨气冲天啊?
应该是不怕的,这可是长剑形状的祭坛,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俘虏,在剑上,谁敢作祟?独孤浩炎道:所以这些家伙的脑袋留在这里,只能是胆战心惊的给人看门了。
第122章 学术讨论下
因为所有的骷髅头眼睛的朝向,都是入口处,而不是往里看。
虽然的确是很多骷髅,但是他们只清理了一条通道出来,其他的骷髅竟然没有清理,给小天师的理由是:留一些给大家看,证明这祭坛是如何缔造的,这种情况太少见了,话说,古代的人也不是都野蛮的,为什么杀了这么多俘虏?
很让人费解的一个举动,都贬为奴隶不好吗?
好歹也是一万个劳动力啊。
有这一万多人,干点什么不好?哪怕是修桥铺路干体力活都成啊?
全都给宰了。
祭坛解决了,没问题了,就该进入墓道了。
众人不敢轻易涉足,眼巴巴的看着小天师。
好吧,我给你们探个路。小天师一看他们这样,就心软了。
凭什么?独孤浩炎不乐意了:凭什么要你去探路啊?
我去吧,那个,给我一点护身符行不行?陈长庚倒是有勇气,想要第一个去趟路,但是想求一点护身符,安安心。
不用护身符。独孤浩炎白了他们一眼:一个个考古都把脑袋考生锈了吧?
考古的一群人低头,他们都是一些书呆子,考古考的的确是跟现代有些脱节。
因为考古一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就是半年多,有的时候,过年都在考古现场。
而且他们接触的也不是什么时尚的东西,都是成百上千年的玩意儿,有的时候,哪怕是一个陶罐,都有可能是几百上千年的文物。
他们谈论的话题内容,永远都是那么的有时代感,没办法,什么七零后啊八零后的都太小儿科了,他们谈论的都是各个朝代的情况,这种满地骷髅头的现象,又不是第一次见了,当然,这次多了一点。
独孤浩炎直接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来好几个圆咕隆的东西,直接抽出来一个薄薄的绝缘片,然后一撒手,这几个圆咕隆咚的东西就直接滚了进去。
那几个小东西进去之后,立刻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将整个墓道照的宛如白昼一般。
并且这几个发亮的东西,还滚过了墓道,发现墓道里没有任何机关设置,除了落下来的灰尘之外,没别的东西,非常的平坦。
这是高科技啊!
我听说过这样的东西,叫什么甬道金属照明重力探测器,一个就好几千块,但是只能用一次。有人认出了独孤浩炎拿出来的东西:太贵了,我们一般用不起。
考古听着好像很神秘,但是实际上就是挖坟掘墓,还有就是一般的考古都是纯粹的学术考古,有价值的东西也只是针对考古界而言。
对外界来说,学术价值很难衡量。
所以投入也会有限,他们在没有证明这座古墓的学术价值和各种价值之前,是不会有很多资金投入进来的,因为国家的钱也是有数的。
他们用不起这样的装备。
里头没有任何防盗设施吗?一个很年轻的男同学道:我以为会有机关什么的,防盗的机关,像秦始皇陵那种。
他们不用什么机关,因为再精巧的机关,也有报废生锈的一天。小天师道:就算是流沙墓,那沙子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结块,流动不了,驱动会受到阻碍,所以秦始皇陵主墓室外围用的机关,其动力就是金沙,沙子有可能结块,金沙却不必担心,那才叫固若金汤。
可是,这里为什么不用金沙制作防盗机关?
第一,那个时期,八成没有那么多金沙,来启动着陵墓里设置的机关,毕竟这么大的陵寝,机关肯定也不小,而且那个时候的生产能力不行,肚子都还吃不饱,上哪儿采集金沙去?王一水教授分析道:第二就是当时金子并非被人看重,那个时候对于钱财来说都是很模煳的,而且最早的货币,并非是金属,而是贝币,来自海里,当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海边风高浪急,采集完整的贝壳很难,都是碎片,所以大家都用那个当作钱币,因为难得么,后来才改成了金属货币,一直要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金属货币问世。而当时能有钱这个东西的无一不是大贵族,普通老百姓都是以物易物,我想用我家的半匹布,换你家的半罐盐巴;用一只我打到的兔子,换你家的一只鸡这样的过日子,普通的百姓,都是房前屋后种菜,地里种粮食,女人采桑织布,换取一些盐巴,其余的都能自给自足。
所以也没有需要用到钱的地方。
交税一般都是用的粮食和布匹。
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唐初都有以物易物的习惯。
等到盛唐时期的时候,才有了大量的货币流通,不过,因为唐朝那个时候,国家兴盛,周围大小国家和部族,都用的唐钱,所以唐朝时期的货币也是供不应求的架势。
古代好像就没有多钱的时候,都是缺钱。
所以唯有天子的陵寝才能大肆的修建,其次是大贵族的陵寝,然后才是大臣啊,将军之类的人,小贵族都修不起那些豪华的陵墓,也就没有什么值得考古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