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身邊人太過耀眼也不見得全然就是好事。譬如眼前的左少卿大人。因為太子文韜武略驚才絕艷,方巒進日日被太子的光芒所籠罩,竟是沒留意到他自己也很優秀。真是難為左少卿大人了,從小到大跟在太子身邊,再怎麼努力萬事都只能做到第二。
若方家的人再萬分忠君,長輩們數年來連續敲打他,時時刻刻拿捏他短處的同時還不忘高贊太子,這左少卿大人恐怕是心理陰影都會有了。
午思萬分同情地輕聲說:「大人,你是有真本事的。你到了如今的位置,固然是太子殿下的有意提拔,但若是個扶不上牆的,殿下又怎會想到去提拔你而不是旁人呢。」
方巒進忍不住咧嘴笑。又暗自想想,這小太監說的還真有點道理。可惜太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作解釋,他並不清楚殿下用意。
午思這時順口道:「也不知殿下為何把你放在了大理寺。這地兒對你或他可有甚特別之處?」
此話不過是接了之前的話題添上的,而且乍看下並沒什麼不妥。
誰知方巒進聽聞這話後,若有所思片刻,眼神開始變得晦暗不明起來。
第16章
這種轉變實在出乎午思的意料之外。她生怕自己那番話觸了他的霉頭,趕忙轉而道:「我看太子殿下待大人甚好,你們倆的關係,倒是和先帝與龔尚書頗為相似。」有意把話題往自己想知道的上面引。
龔尚書是龔相的父親,雖也入了閣,卻並未官至首輔。因此大家稱起父子二人時,便以龔尚書和龔相相稱。
龔尚書出身書香世家,因著滿門清貴,龔尚書年少被先帝的父親也就是先祖皇帝看中,放到先帝身邊做伴讀。
這也是龔家真正開始手握重權的起源。之後的數十年,龔家廣收門生,又通過聯姻等種種手段,籠絡朝中諸臣。現下各地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竟有大半和龔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開國四家以及新貴武將的子弟,即便官至陸路提督水師提督,也要受其掣肘苦不堪言。
午思曾聽人略略談起過,現下便提了一句太子和方巒進,又暗自觀察方巒進神色。
左少卿大人一改先前片刻的神色轉變,聞言大驚,差點跌坐地上:「可別說我啊。我家和龔家完全不一樣。自從我被選為太子殿下的伴讀後,我爹就主動外派出京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