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ti1:《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原名《环球文萃》,199,:
第160章搜索引擎
只是几天时间,“云端”就已经为所有中国人津津乐道。
王毅伟接受了新华社和环球文萃的采访,新华社的刊文还被人民日报进行了转载,相当于是中央对他们公司的一个肯定。尽管去年年中的广告已经让这家互联网企业大出风头,但这一次交给整个社会的答卷才是云端真正站起来的第一步。
然而,就算是这样令国人骄傲的答卷,也总有一些人会挑着角度找刺。
过去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都实在是处于一个落后的位置,就算成立了新的国家,有的人也始终都觉得老外才是厉害的,外国的月亮似乎总要更圆一些。面对着云端这样企业的崛起,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赞叹和自豪,而是去假装理性地评价——“要我说,我们国家现在吃得饱饭,能每顿吃肉的才多少人?云端这一家企业倒好,一年的时间就赚了有一千五百多万了,把这些钱分给穷人不是更有意义?云端那几个东西我也都知道,就是些拿来玩的而已,这算什么高科技啊?一千五百多万就被这样一个资本家赚走了,不知道多少老百姓要饿肚子咯!”
一个穿着棉袄的年轻人站在那儿叨叨,眉毛一挑,仿佛自己就是国际新闻评论家一样,“当初主席都说了,要打乡绅,把土地分给老百姓。现在结果还是资本家横行……依我看,政府应该快点把云端抄了,让那几个老板把一千五百万吐出来,咱们上海市平分一下,一人还能拿个几块钱呢。”
他这一番高谈阔论成功地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边上抽烟的一个老头有些不同意,但感觉又说不出来哪儿不对:“人家是咱们国家的民族企业,互联网还不高科技,什么算高科技啊?话不能这样说……”
“互联网算什么高科技啊,人家外国高的都是往天上发射的火箭,去月亮上走一走,那才叫高科技呢。云端几个东西就是聊聊天,玩玩游戏,看看新闻的,和咱们平时买个报纸聚在一块儿说话有什么区别?”年轻人嗤笑了一声,“就是打个噱头出来,然后方便骗咱们老百姓的钱而已,人家赚得金盆满钵,一年一千五百万呢!”
反反复复念叨那个数字,其实是个人都听出来那股酸意了,但他们也确实没贪到来自云端的便宜,自己家连台计算机都买不起呢。几个坐在一块儿喝茶的老头都有些沉默,想说什么吧……又说不出口。
自己家还赤贫呢,去给人家有钱人争什么呀?
年轻人得意了,总算是舒了心里一口郁气。国外那些赚了大钱的企业又不在他面前,就这个云端天天广告放,现在又在报纸上吹牛,弄得中央领导都上了贼船,可真是没人来体谅体谅他们普通老百姓!整天搞那玩意儿干什么,要他说,什么高新技术发展区也最好停掉算了,给每个市民发点钱才实在呢!
边上一个老太婆则是翻着报纸,推了推自己的眼镜,颇有些不认同地开口了:“小张,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当初我们国家不就是因为科技比不过别人才挨的打,现在发展发展难道不是好事吗?谁说云端那几个东西不算高科技了?要是不算的话,怎么可能有三十万老外都开始用呢?它做的几个产品就是好!”
被称作小张的年轻人更不服气了:“那你说云端是不是资本家的企业?人家把钱赚到手了,还去给外国人做投资做贡献,咱们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一样穷!这就是一群资本主义的吸血鬼,还要让我们都给他拍手叫好呢,我呸。”
“你得调整调整思想了。”老太婆摇了摇头,翻开了报纸,“这里都写了,人家云端高管接受采访,说赚的钱会全部再用于咱们国家发展的,这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也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复旦大学去年就拿了得有两百多万的捐款,还和这家公司签了人才培养计划;你不也去过复旦门口那云端网吧么?那家网吧也是人家贴钱开的,否则你以为能有这么便宜给你上网的地方?”
几个老头都凑过来看那份报纸,“呦,不得了,这家公司还给咱们上海中学和复旦附中都捐款啦?我小外孙明年要上初中,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接触接触这家公司……”
虽然自家都普通,但一旦有机会和这样厉害的企业接触接触,或者说搭个边什么的,这群人顿时就高兴了。另外几个老头家里的孩子都在不定努力一把就能考上上海中学,“这公司打不打算在初高中做点培养计划啊?我家的小孙女现在每天都说想搞计算机。”
一群人聚在一块儿,又乐呵呵地讨论了起来,一时间因为家里头小孩有希望沾到云端的光,顿时就一下子站到云端那一边去了。这天下每时每刻都有人发财,发财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别的人伸手过来帮忙;像云端这样他们上海本地的大企业,以后说不定自家孩子就入职成为其中一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