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琳應允,又問起昨日發生之事:「兒臣昨夜便已從旁人口中得知火焚宮廷一事,卻不知昨日是何情景,為何賢嬪會如此嫉恨母妃,以至於不顧自己與小公主的安危,在塢堂中放火?」
聞言,梅妃輕輕將目光移向旁處,一聲長嘆。
賢嬪原為康昭容,乃是言官之女,入宮後十分得蕭競權寵愛,不到三月便有了身孕。
彼時自蕭瑜死後,蕭競權一直想與梅妃再育有一子,可是梅妃一直吃著避子湯藥,又買通太醫稱自己身體積勞受損,這才使蕭競權作罷,得知梅妃因無子被流言中傷,便要將康昭容之子交予梅妃撫養。
梅妃沒有心思給旁人養孩子,她只覺得吵鬧厭煩,更不喜歡這樣把別人的孩子從身邊奪走的「皇家作風」,從來沒有想過真正搶走賢嬪之女。
不過是,因為太清楚蕭競權的脾性,不得不從,想當下應允無妨,日後蕭競權必定會忘記此事。
蕭琳也明白她的苦衷,蕭競權是最喜歡勉強旁人的,若是梅妃不在當時應下,他便一定會將賢嬪腹中之子記入梅妃名下。
梅妃點點頭,淡淡道:「當日她生產時我也去她宮中看了,本想藉機讓蕭競權為小公主早早賜名,為她晉封位分,卻不想她忽然產後雪崩,九死一生才被太醫救回來,我見她身體虛弱,將小公主養在身邊多有不便,也不想讓小公主到了太后宮裡,才把小公主接了回來。」
這些事當日她與蕭琳與蕭瑜時曾提到過,只是不曾談及細節,蕭琳亦知梅妃是面冷心熱的人,幫忙撫養小公主不僅是出於仁義,也是憐惜幼子。
賢嬪之父為一言官,出身不算高貴,今北邊不定,戰火四起,康昭容位份不高,家事亦不顯赫,日後很有可能被送往斡卓和親,或賜婚北邊大將。
可是,若是小公主由如今後宮中掌權的「哲貴妃」撫養過,便不會遭此磨難,必然留在京中由蕭競權擇一佳婿,安穩度過餘生。
蕭琳曾見過賢嬪一面,知道她是才學兼具之人,深明大義,端莊嫻靜,不會不懂其中的道理,何況梅妃也常命宮人與乳娘送小公主去往賢嬪宮中,也不曾有一次阻攔賢嬪宮中之人前來詢問小公主近況。
既然如此,便可以篤定,賢嬪從太后宮中離開前來宜蘭園放火一事,與太后脫不開干係了。
梅妃回憶起昨夜賢嬪之死,亦是無奈。
以她身上的武藝,想要救下賢嬪不難,可是若是賢嬪一心求死,還要帶著小公主一起葬身火海,梅妃便有心無力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