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学士叹息一声:王爷不必自责,怕是连这位二皇子也未曾料到, 与虎谋皮之时,却另有豺狼窥伺身后, 终究成了他乡冤魂。
此言得到附和,宋国公冷笑道:不顾家国利益,戕害手足,可见大夏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宇之死,不用查都知道乃是因为夺嫡之争,夏皇年迈,夏国都城各皇子之间已成白热,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
李璃问:此战不可避免,诸位可有见解?
说到这里,顾如是拿出手里的稿件,呈上来:虽不可避,却也不能任由他国泼脏物之水。此乃内外勾结之故,意在图谋我国执政亲王。然而事情败露,得手不成,又反手杀害其皇子于大燕境内,以达栽赃陷害,扰乱大燕朝局的目的。借此敲诈粮银,缓解大夏寒潮之灾,又名正言顺强占燕荆四州不返,最重要的是祸水外引,引发战乱。
明眼人都知道大夏此时不适合打仗,但却是解决皇位竞争对手的一个好办法,说来有这样不顾大局,毫无怜悯之心的皇位继承人们,也是大夏百姓的可悲。
相比较而言,赵宇虽然也是逐利之人,但至少愿意出使大燕借粮,代表夏皇谈判,比他的那些阴险兄弟们好得多。
可惜
不过大夏如何,他们不关心,宋国公言:国之尊严,不容许他国诬陷,自有悍不畏死的将领,誓死维护国,大燕不惧战争。
总之大燕虽有错,那也是内外勾结,却是你们大夏图谋不轨在先,这位二皇子怎么死的,大夏更有责任,不用贼喊捉贼。赔偿一律没有,燕荆四州照样得归还大燕,否则要打就打,你们大夏缺粮缺钱都不怕,我们大燕有钱有将有兵,怕什么!
理直气壮,一点也不虚!
李璃含笑着点头,目光终于落在这叠文稿上,粗略一番,不禁古怪起来:诸位这是
顾如是笑道:赵宇已死,这无论如何也是瞒不住的,而王爷您遇刺也是事实,与其等到外面谣言纷纷,浑水摸鱼之人趁机胡言乱语,不如由我等尽早将此公布于众,让百姓同仇敌忾。当然最快的,也最让百姓信服的自然便是八卦小报。是以,还请王爷看看,这些能否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小报上。
除了顾如是乃八卦小报的老笔头,其他几位大人还是第一次写新闻稿,看着李璃慢慢翻阅,心里有些忐忑。
一位大学士道:王爷伤重,我等本不该多有打搅,只是兹事体大,还请王爷把关,如需修改,我等立刻照办便是。
虽然李璃精神看着不算差,但是脸色苍白,露在外面的皮肤带着擦伤,帐子里还弥漫着一股浓浓不散的药味,可见伤势不轻,其实才刚醒来,正要多休息的时候。
明明大燕是有皇帝的,然而他们都没有提起。
如今只能依靠李璃忍着伤痛劳心劳力,说来颇为不忍。想想家中一般年纪还很幼稚,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孙子,实在是又内疚又汗颜。
李璃看得很仔细,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想到顾如是与他心意相通,倒是省了他的事了。
他赞叹道:极好,此等文采,真不愧是才名远播的大家,严谨,周密,振聋发聩,百姓有眼福了。他说着看向东来,通知朱润立刻带人过来,给诸位大人排版。
多谢王爷!几位大人高兴地行礼。
熬了一宿,斟酌再三赶出来的稿子,没丢脸地被退回来,让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
说来哪怕是上折等待批复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不过才一放松,李璃便换了一个口吻道:好是好,可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还请王爷明示。
李璃微笑着问:内外勾结,这外有了,内呢?
这一问,还真是问倒了这几位重臣。
几人互相看一眼,还是宋国公直接:无凭无据,不能随意而写,王爷可有想法?
自是听凭圣裁。
圣裁?皇帝?
燕帝哪有这个决断,况且他本身就在其中扮演着面面相觑下,几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璃,后者笑了笑:证据并不重要,在围场里发生的事,总得有人为此负起责任,至于有没有勾结,那便见仁见智,让读者们自己去理解。
李璃这么说,那便是要推出武宁侯了。
可是凭武宁侯的身份,想要推卸责任并不难,除非李璃另有安排?
王爷,不知刺客什么时候才能排查完毕,启程回京?终于顾如是代表众人问出口。
李璃意味不明地扫了他们一眼,在后者尴尬的目光下道:那得看皇上什么时候想回宫。
啊?
大臣惊讶,却见李璃漫不经心道:皇兄若是动作快一些,明天就能走,放心,禁军只是为了保护皇上免受刺客惊扰,没别的意思。
李璃调集禁军纯粹就是吓一吓燕帝,震慑左相和武宁侯,让他们老实一点,至于篡位暂时还真没想法。
只是这些大臣看禁军来势汹汹,所有人被困在这里,营地气氛紧张,不免忧心忡忡,就怕朝廷为此动乱。
不管有多少理由,皇帝多昏庸,李璃若起事终究是谋反,刻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让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李璃这样上位。
而李璃这么说,便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燕帝的权力架空,反正已经不是一两日了,大臣们各司其职适应的良好,这位只要在龙椅上坐着就行。
李璃没管他们怎么想,只是说:赵宇一死,余下的大夏使团被全部看押,这消息通过奸细回传大夏还需要不少时间,足够我们做好准备,不着急,小报可以刊登好几期。
李璃说着看向几位大人,面露揶揄,这几期的头条可就交给几位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为官者其中一件责任便是教化万民,不管是谁,只有知晓事情来龙去脉,才能不受他人蒙蔽,这种报道,由权威来写正合适。
再者,八卦小报这个平台,初衷便是面向所有人,本王希望它是官民沟通的一个桥梁,拉近彼此距离的纽带,将来大家多写写文章,在上面谈谈人生感悟,说说官场笑谈,显然更为亲切。诸位的眼界和经验都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说不定通过字里行间,不仅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能给出入官场仕途的后辈一些启示,免走一些弯路,岂不是很有意义?
三教九流在一张报纸上,会让八卦小报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而第一步就是要官老爷们放下架子,这些大学士和重臣便是最好的榜样。
李璃的话让几位大人不禁深思起来,又不约而同的点头。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和阅历,学问已经自成一派,且到了颈瓶,正需要从不同人不同事得到启发。
人生在世便是一门学问,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经历,多做交流必然是一件好事。
王爷说的极是。
宋国公瞧着一眼顾如是,低声问:你是不是早就已经是小报的熟客?
不愧是刑部尚书,慧眼如炬。顾如是低声一笑,抬了抬手,顾某两袖清风,家徒四壁,无奈身无长物,只有一根笔杆赚点润笔费。而八卦小报显然给的比一般书商来得丰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