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潘璋此時已經隨了他陳諾,也就沒有孫權什麼事了,更不可能在明知有這種後患無窮的結果下而依然做那推波助瀾的事情。對於潘璋此時所提出的想法,陳諾也只能是以袁紹,以監軍沮授作為推脫,一口否決了潘璋的建議。潘璋聽陳諾沒有同意,且搬出了袁紹和沮授二人,也立即想到此二人只怕不會同意,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與朱靈告退出帳。
出得帳來,朱靈見潘璋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以為他對陳諾否決他的建議心裡有點不舒服,便拐彎的安慰了他兩句,又替陳諾說了幾句好話。潘璋也聽了出來,方才笑道:「陳將軍說得有道理,我何能不知?只是我想,在軍中立市方便的是全營將士,為什麼不能為之?此事說起來,若將軍能自立,不再仰賴於袁紹,那我這個建議是不是就可行了呢?」
朱靈一聽,臉色駭然,趕緊是低聲勸他此事不可再說。
潘璋也一下子意識到是自己魯莽了,此雖在陳諾大營,但也不能保證沒有被袁紹所收買的奸細。若今天這話傳到袁紹耳里,不但是他,也必連累於陳諾,是以趕緊不說了,反而一笑,以他言掩蓋過去。
第二天一黑早,軍隊按照行程,從河陽拔營,一路往西,沿著河水往孟津趕去。孟津為津渡,陳諾準備從此處渡河,以達宛洛地界。等到大軍趕到孟津時,天色尚早。只是白天渡河的話,只怕會驚動宛洛的西涼駐軍,若西涼早為之備,只怕對於諸軍渡河就有了阻礙,是以陳諾讓軍隊暫時在離孟津不遠處的隱蔽地帶紮營,一面讓士卒去沿河臨時徵集船隻,以為晚間渡河之用。
宛洛之地經過戰火,其古都洛陽已為戰火所摧毀,幾乎達到千里無人煙的地步。正是因此,西涼軍覺得在此已無油水可撈,駐軍方面當然較之陳留、潁川幾個富裕之處要少得多,這也正是陳諾選擇在此處渡河的原因。
當然,雖然大概的情況是這樣,但西涼軍多為鐵騎,若此地一旦發現有異軍存在,也必驚動陳留、潁川的軍隊,而這些軍隊騎行甚速,也必在很短時間內趕來增援,所以陳諾才不讓軍隊白天渡河。而只要軍隊渡過了河水,等到了陽城與周昂會合,也就不怕其他人馬的騷擾了。畢竟周昂且能以孤軍立於袁術和董卓之間,他也就更加不怕兩軍互為犄角,到時還敢有其他人馬輕易進犯。
當然,在剛入宛洛之初,也必驚動西涼方面的注意,是以將有一場大戰,這卻是不能避免的。想周昂在陽城時為袁術軍的孫堅部所圍,最後還不是經過一戰而讓袁術敗走的?此戰後,不管是袁術還是董卓方面都不敢再輕易小覷周昂的存在。而他要做的,也正是入宛洛後急需一場大戰來立威。等到將西涼諸軍都打怕了,自然也就沒人敢輕易進犯他的駐地了,這樣他才能放心將大軍丟下,西行去長安。
對於陳留和潁川方面的西涼軍陳諾當然還是事先做了一番偵查。這些西涼軍中,除了有上次在京縣城外所遭遇的將軍張濟和他侄兒張繡一部外,還有將軍李傕、郭汜等輩。至於牛輔、徐榮等人,他們好像並不在這邊,應該是在陝縣一帶。
雖然在此之前,陳諾已經殺了西涼軍的轘轅關守將胡軫,以及將軍楊定等,但西涼鐵騎聞名天下,陳諾是真實的見識的,自然不可小覷。因此,他也明白,以他孤軍進犯此地,未免有點托大,但他同時知道,西涼軍之間也未必能夠齊心,只要他殺退了其中一路人馬,其他人馬也未必敢冒進。
這點其實不難理解,張濟等輩之所以舍宛洛而掠陳留、潁川之地,不過為利益耳。所謂以利交者,利盡則散,他們既然能夠無視於周昂的存在,自然是有自己利益方面的考慮。所以對於宛洛之行,陳諾還是很有信心的。
夜幕降臨時,陳諾的三千人馬,蒞臨於孟津津渡。
浩瀚的河水在夜色下,滾滾的往東而去,穿沙度石,所向無前。他,和他的手中的這支軍隊,正如眼前的河水一樣,即將以此為踏板,所向無前。隨著一聲令下,三千士卒分為數個批次,緩緩渡河而去。由於船隻的不足,只能讓步卒先行,騎兵壓陣。
等到船隻往返了數次後,兩千多的步兵也已基本渡過了河,就知剩下陳諾、典韋,以及身後的三百騎了。
然而,也就在這時,夜幕下,孟津後方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似有大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