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人,身子端坐在馬背上,一身盔甲,肩披大紅披風,腰背筆挺,手扶著刀柄,雖自始至終不無一語,卻能給人一種不怒而威的氣勢。在如今亂世,手上有兵,掌中有槍,則可凌駕於一切,甚至操控他人的命運。在年輕人身後三千的士卒皆是威武雄壯,氣勢騰騰,加上昨晚剛剛經過一場殺伐,衣甲上所沾有的鮮血未能洗盡,此刻更在他們鐵峻的面龐上無形中增添了一股殺氣。
年前時,董卓這隻豺狼,突然帶了一支虎狼之師兵臨洛陽,掌控了天子。這之後,董卓西涼所部四出抄掠,將在關東.軍那邊受到的損失全都算在了附近百姓身上,百姓也就因此遭殃。像平陰等地,由於在地理位置上去京師洛陽不遠,且都是富庶縣城,故而經常遭到董卓所部的洗劫,百姓對西涼人等是畏之如虎。
這之後,董卓脅迫天子遷都長安,在走之前,又是一番洗劫。在此劫中,像平陰這樣的縣城難免遭難,為西涼人一番劫殺,所剩無幾。而有的縣城甚至是十室九空,人煙全無,皆罹於此難。及董卓遷都到長安後,這邊民戶大減,西涼賊人在此一帶也沒有什麼油水可撈,故而相對光顧要少些。若非此地毗鄰河水,為門戶所在,西涼賊人也斷不會在此設立辦公機構。這樣一來,附近百姓稍稍歸攏,城內也就漸漸有了生氣。不過,現在城內的百姓大概也不過三五千人,不足千戶。
若是依照漢制,縣滿萬則稱令,下則稱長,此地官長當然也就無所謂縣令之稱。只不過,如今天下大亂,像宛洛地區能有個三五千人居住的地區已經算得是大縣了,可見董卓之患,所荼毒之深若此。
城中百姓大多也是從各個地方逃難而來的,也算得是見過世面的,在如今氣勢洶洶的人馬面前,他們對於陳諾這樣的軍閥,其實跟董卓也沒有什麼區別,同等對待。在他們眼裡,反正他們都是殺人,踩在他人屍體上上來的,所以見之兩股顫慄也很好理解。如今他們的縣令都棄他們生死於不管了,他們自然明白,面對凶神惡煞的官軍,他們是沒有抵抗的餘地,自然也只好選擇妥協,委曲求全而已。
被迫領頭的三老尚且鎮定,而他們身後的百姓,則一個個臉色很是難看了。甚至,有的於半路上,突然抬頭看到陳諾身後氣勢洶洶的人馬,面對著密密麻麻的刀槍劍林,已經是兩股打顫,膽子小些的,口角流涎,當場軟趴下了。這也難怪,誰叫陳諾的人馬剛剛經過一場血戰呢,這可比不得修縣時啊。想當初兵臨修縣時,陳諾所部尚未有過接戰百姓見之都顫慄了,更別說現在了。
當然,讓百姓『害怕』也非陳諾有意為之,乃是一種戰術耳。未入城,先懾人以威,是很有必要的,不然那些宵小不法之徒未必將他當做一回事情。更何況,在進入一座陌生的城市之前,誰又會知道會不會還有一些不怕死的留在其中,以伺機作亂呢?
陳諾在前,典韋在馬下,身後馬背上則立者潘璋、朱靈二將,其餘三千人馬按著方陣擺開,如臨大敵一般。風呼啦啦的吹扯著大纛,纛旗上中書『渤海太守領武功中郎將陳』數個大字觸目驚心的舞弄著,雖聲不如百姓牽扯走動之響,但在每一個百姓耳里,卻如驚雷一般的震顫著眾人。
陳諾這邊不動,等著城內的百姓相攜著走出城來。過不一時,三老顫巍巍的身軀離了陳諾已不足兩丈遠了,典韋當即上前喝止,示意不可再進。三老也已懂得,勉強幹笑了兩聲,方才止住步子,帶頭向著陳諾等叩拜,口稱死罪。
百姓說得卑微若此,不過是為了討上一條性命罷了。亂世如此,人命如此,陳諾突然覺得心頭一陣悲愴。
他想著,若這其中一員有一個是自己,或者說他們之中有人是他的父母雙親,在面對如狼似虎的軍閥面前,他會作何感想?他是人,眾百姓也是人,這人生來本無貴賤之別,只有際遇之分。際遇對了,成就各自的對;際遇錯了,成就各自的錯罷了。
陳諾身子一動,連忙翻身下馬,挽住三老的臂膀,讓他們不需行此大禮。那三老身後的百姓,如蟻一般,不敢做聲,只跟著叩拜。陳諾將三老挽起,同時勸慰眾百姓一番。這次,縣令走得倒是挺乾淨,連帶著大印也沒留下,只不過還剩下些衙門的掾屬,被典韋揪了出來,紛紛向著陳諾請罪。
陳諾斥責了那些掾屬一番,說他此來不過是路過,非為擾民。又道,此地的父母官,也著實無禮,不來迎接他大軍也就罷了,還膽敢棄民於不顧,自己逃走了。像這種狗官,也必是貪污無能之輩,捉住他定要將其梟首以謝百姓云云。陳諾這麼慷慨陳詞倒是頗出乎百姓的預料。別的他們不懂,但聽陳諾話里的『路過』二字一出,如一道曙光,將眾百姓眼睛照亮。那三老尚未反應過來,就有那些機靈之輩,故意打著腔調,勸說陳諾既然領兵到此,城內雖沒有什麼好東西可款待,但務必請將軍入城,以待眾家百姓湊些糧草以助軍資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