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筹划许久的京城女学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她把京郊的一个皇庄改成女学了,之前正在动工,她也让人去民间统计了意向,先算个大致人数,规划一下学堂占地,因为是京中的女学,比泉州那个女学大多了,不仅要有教学楼,还要有宿房,食堂,训练玩耍的场地,以及小花园,占地五十亩,她略算了一下,约莫能收三千人。
皇帝觉得她建的是不是太大了,这占地都能抵京中的檀香书院了,哪有那么多人家会送姑娘来读书,太后说不大,她面向的不仅是京中的姑娘,她在学堂里建了宿房,外地的姑娘也能来读书,平日里可以住在学堂,逢年过节有假期再回家。
皇帝说悬,女子哪能远行,开明如太后,当初都不放心嘟嘟一人留在泉州,别家的父母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就算是京城天子脚下能长见识,在学堂里安全,可这路上来回怎么办呢,太后难道还要派人护送每个学生回家么?
太后说先建着吧,京中女学会是女子的最高学府,有远见的父母自然会送女儿来读书,至于怎么保证孩子的安全,他们会想办法。
皇帝又要问了,女子的最高学府,都教些什么呢?只是琴棋书画管家理事么?那恐怕这最高学府也不怎么吸引人,这些东西自家姑娘在家就能学,为何要送到女学去。
太后看向儿子,平静道:“你记不记得咱们商量过,如果我的女学体系已经成形,你会发布改革令,改革科举,女子同样有报考科举的机会,和男子一同参加科举,一同评名次,若前三甲有女子,照样能入朝为官,你记不记得。”
皇帝说他记得,但也犹豫:“这件事情太难起手了,我一说,只怕要在朝中民间掀起轩然大波,众臣都会反对,我该如何说服他们。”
皇帝毕竟是男子,他有个睿智英明的母亲,他引以为荣,如果朝中再有这样的女官,那他很开心,但是让女子参加科考,公开选举女官,这是在挑战男权社会,他娘当初是皇族贵女,有曾祖父和祖父撑腰,尚且受到了那么多诟病,他若选平民女子为官,那女子能遭受住那些男官的刁难么?她能逆风前行,和整个男权官场抗衡么?一代女帝武则天手下也就一个女相上官婉儿,女子为官做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他们母子提这种改革,他怕激起民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不想赌,给自己找麻烦,如今太平盛世,不是挺好的嘛。
皇帝大概是成家了,有了成年人的稳妥,少了少年人的意气,以前太后和他提起时他可是很义愤填膺的,他也赞许这种举措,如今却说不想多添麻烦。
太后也知道这是桩麻烦事,改革不仅麻烦,还要流血,她不是志在江山的政客,她只是想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做些事情,可光凭她一个人,太难了,她又要做生意,又要管着济慈堂和女学,还得操心家人,没一个能帮得上她的,她可能是年纪大了,有时会觉得头疼心累,想像以前一样,和萧艺到处走走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