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冬導師狠狠瞪她一眼,他看完季小冬的方案,稍稍放了點心。操作和推導,看起來倒是比較靠譜。可事情就是這樣,有時候完美的過程並不一定能得到完美的結果。
季小冬沒法跟她導師說已經證明過了,真的有用,只好跟她導師說:「您看,我只說能達到畝產千斤,又沒說什麼時候達到。一年達到和三五年達到,區別不老大不小麼!」
此言一出,氣得她導師捲起方案來就要抽她。
這是什麼不孝的弟子!
「你去見了大領導也這麼說嗎?!季小冬你簡直越來越不讓人省心。」
「不會。我這就跟您一說。」
季小冬正跟她導師……呃,勉強算得上是寬心吧。
一輛黑色的轎車停在導師住的小樓前。
「季小冬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說不好都是政治影響!」她導師一直念叨到季小冬出門:「你想想你是怎麼去現在的學校的。政治敏感的時候,一通電話都有這麼大威力,你不要自己給自己挖坑。」
「您放心吧。」
季小冬坐在車上,又閉上眼睛過了一遍她的方案。
她又不是傻大膽。
這行為落在司機小哥眼裡,成了——車上還能睡著,真心大!
季小冬的思路很簡單,在前世也都已經推廣過,並且有了成果。
優勢品種劃定優勢區。
華夏地大物博,各地的氣候水文都不一樣。同樣是水稻,你把適合湖廣的品種拿到東北去種,就表現不出好的效果。
所以每個地方要有適合各自氣候的品種。
把表現好的品種,在這個地區全面推廣。
別東家種這個西家種那個,只有每家每戶種的都一樣,才能實現機械化大規模作業。
看看現在田裡種的,這邊高一塊那邊窪一片,十畝地里恨不得種上七八個品種,七零八落坑坑窪窪,瞎眼。
要知道,後世的高產示範田,那可是幾百畝幾千畝看過去,像一塊地毯一樣,莊稼的高度差不會超過2厘米。
「農業,也要走工業化道路。」
這是季小冬方案里開宗明義的一句話。
「要用發展工業的眼光和思路,來看待農業。」
季小冬仔細看著對面的大領導,發現他的表情越來越嚴肅認真。
「工業化道路的農業,有多少農機,挖多少水渠固然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應該是讓所有的生產有統一的技術規程,生產出來的產品有統一的標準。」季小冬說:「這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規模,適用的生產技術才能有效的推廣開,而科學、高效的技術規程,是保障規模生產的基礎。」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