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應該會比較樂意談談吧?
難說。
魏檗在筆記本上打了個大大的問號,用好幾層圓圈把問號圈在裡面,仍在腦後,容後再議。
她開始在筆記本上記錄賽亞人,哦不,李老師,正在強調的函授班學習期間注意事項。除了上課時間、課程科目和領取配給糧票,其他的注意安全、遵守紀律之類的,全部是老生常談。
老生常談也要談。李燭把散亂的資料在講桌上整了整,發出紙擊木桌的哐哐聲,「注意事項先講這些。不但這一個月,在以後的四年裡,大家都會到這裡學習。」
魏檗抬起頭,看到李燭揚了揚手裡的白紙,「下課後同學們到我這裡來,把自己的姓名、職業、通訊地址等詳細信息寫一下,我們制一本通訊錄。」
「好!」「應該!」
這個要求得到了函授班「同學們」的一致認可。
函授班裡的同學們有的是自知之明,咱就不是讀書的料。不然,當年不就上好學校了,還用現在來刷學歷。所以在大家眼裡,學東西是次要的,學也不見得能學進去。上這個班,最最重要的是搞人脈。
將來走出去,大家可都是同學。
不說用到用不到,只說最簡單的,去了誰的地頭上,對方怎麼都得管頓飯吧。
魏檗麼,她上學的主要目的,當然也不是為了學習四十年前,經過時間沖刷淘汰掉的技術。她最初的目的,純純是卷王看著小中專太扎眼,為了水文憑刷學歷。
至於因山水鎮「政鬥」遠走他鄉,不得不自己打市場,都是後話了。
憑良心講,她剛坐在教室里,沒遇到賽亞人的時候,內心真的真的是打算在函授班安安靜靜苟著,當個毫不起眼普普通通的學生的……
現在麼,魏檗餘光看向李燭,他在黑板旁邊貼了張課程表,出門走了。門外進來個抽菸的老頭。
聞到煙味,魏檗微不可查皺了下眉頭。沒想到教室里其他人卻活躍起來,此起彼伏打招呼。
「張老師」「張老師好」「前幾天剛見過,又和張老師見面了」
竟然小一半人認識這個老頭。
老頭兒也沒擺架子,「馬經理」,「姜科長」,「小劉」、「老李」,挨個跟認識的人打招呼。函授班的常態,學生也全是社會人,出了這間教室,說不定誰能用到誰。互相之間不是師生,更是朋友聊閒天。
老頭說:「我呢,叫張軍。」
「術業有專攻。」張老師謙虛得很,「在國家對農業的政策和宏觀經濟方面比大家多了解一些,所以這一個月,給大家做些交流探討。咱們教學相長。」
教農經的。魏檗跟著大家鼓掌,接著聽故事一樣聽老頭侃大山。
老頭理論水平如何不好評價,故事講得著實不錯。
魏檗從前隔著時光和電腦屏幕,看八十年代經濟探索時期的創業故事,即便唏噓,卻也很難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