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元白还特地看了一眼排名第三的孔奕林。孔奕林祖籍为山东青州,山东为孔子的老家,那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可谓是读书人竞争得相当激烈的地方。而这次的会试,孔奕林便是山东学子中排名最前的一位。
孔奕林生得高大极了,这么一个大的人缩在一个小桌子后,让人看着都替他难受。此人沉默无比,静静坐着低着头,相貌如何无法分辨,身上有股沉稳的如同稳扎稳实下地插秧的老农一样的气质,存在感低弱而平凡,但很稳重。
这一看之下,顾元白对孔奕林的印象更好了。
殿试开始,试卷下发,上方只有一道策论题,考生需写满两千个字。殿试将考上一日,待傍晚太阳落山时就是结束之时。
一时之间,殿中只有笔从纸上划过的声音,顾元白坐了一会儿,就开始处理起了政务。
坐在前头的人都听到了圣上翻开奏折的纸张声,不少人一边构思着策论文章,一边听着上方的动静。
褚卫是头名,吸引的视线最为多,他坦荡极了,不能直视圣颜那便索性将圣上当做不在,专心致志地思索这个策论。
他想从圣上手里拿到状元。
等考生们全都进入了状态之后,顾元白放下了奏折,缓步走入了考生之间。
有人余光一瞥到他身上的龙袍就是手腕一抖,墨点污了草稿;有人甚至腿脚抖个不停,牙齿磕碰声顾元白都能听见。
他缓步到哪里,哪里的人就紧张无比,不济的当场丢了人,好的也是脊背绷起,僵硬得下不去笔。
圣上明黄色的龙袍逐渐走向了前排,常玉言余光瞥到后方的影子,手中一抖,又强自镇定了下来。
心口砰砰乱跳,常玉言恍惚之间觉得圣上在他身旁待了良久,可一回神,圣上已经走到了孔奕林那里,最终在孔奕林那站定。
顾元白低头看着孔奕林的草稿,上面书写整齐,如同正式卷子一样干净。刚开始他也只想着粗看一眼,但逐渐的,他的神情严肃了下来。
等到孔奕林最后一笔落下时,顾元白才回过了神,他深深看了一眼低着头的孔奕林,就不再在学子中走动,而是大步走上了台阶。
圣上的这一番举动都被周围的人看在了眼里,许多人暗中看向了孔奕林。迎着那么多的视线,孔奕林却不动如山的继续誊写着答案。
同样往孔奕林的方向看了一眼的褚卫淡淡收回了目光,笔尖沾墨,继续写了下去。
第18章
殿试结束之后,等待读卷官批阅的时间对考生来说是最为难熬的。
一举成名天下知,苦读数年就是为了如今的金榜题目,读卷官批阅出来的成绩,还有之后的排名,定下来之后就是跟随自己一辈子的事。
皇宫之内,由翰林学士和朝中大臣选出来的八名读卷官正在批阅贡生们的卷子,八名读卷官每人一个桌子,试卷轮流在桌上传阅,身旁有宫中禁军守卫,时间紧迫,他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决出贡生的排名。
几日后,读卷官将批阅的得○最多的前十名卷子摆在了圣上的面前,供圣上与诸位大臣排下一甲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三名①。
前十名中,除了有一位会试排在二十名开外的学子如今升到了第九名外,其他的也只是上下浮动了几名,变化并不大。
读卷官批阅出来名次后,传胪大殿也正式开始了。外头一干贡生正站着等待着殿试结果,偏殿之中,顾元白与大臣们正在商议面前这十份卷子的排名。
科举是一层遮掩官僚制度的布,前十名的学识已经不相上下,再这个情况下的排名,考虑的就多了。
十份卷子已经除了糊名,顾元白让臣子们来回将这些卷子看了一番,才笑着问道:诸卿认为这届新科进士如何?
政事堂与枢密院是军政两府,最高行政官员自然也陪在圣上身旁。枢密使赵大人扶着发白的胡子感叹道:我大恒人才辈出,各个都是逸群之才,这十份卷子都是锦绣好文章,此乃大恒之福。
政事堂的臣子笑着应和。
顾元白沉吟一会,挑出三份卷子放在最前头,指了指褚卫的卷子,感叹道:会试的头名,即便是殿试的卷子也写得分外出彩。
礼部尚书忙说:圣上,褚卫还曾是七年前的解元。
哦?顾元白道,巧了。
其他人笑了起来,顾元白笑着又指了指孔奕林的卷子,诸卿认为此子如何?
枢密使思索了一番,道:此子心有丘壑,最难得是脚踏实地,又不欠缺锐意锋芒,是个实干的好人才。
顾元白点了点头,一甲三名就在这三人中选出来吧,但如何排列,朕却头疼了起来。此三人在朕心中不分高下。
户部尚书提议道:圣上不若见见这三人?
顾元白欣然:也好。
他中意孔奕林,而朝中出身山东的命官也未曾抱团,此人才华横溢,出身寒门,策论写的脚踏实地又暗藏锋机,可堪为状元。
褚卫作为未来的能臣,也是了不起的人才,但此时的褚卫未经历过官海浮尘,写的东西虽贴近民生,但颇有些偏激。不过他的父亲官职低微,无政党之争,倒是无事一身轻,点他为榜眼最为合适。
最后探花郎,就可以挑名声大、而又有些实才的学子了,恰好可以给他看好的舆论人才常玉言造势。
片刻后,门旁的太监高声道:宣褚卫、常玉言、孔奕林觐见。
三个人对视一眼,迎着身后学子嫉妒羡慕的目光面色不变地进入了偏殿。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年轻健康,各个都是修长笔挺的年轻人,顾元白脸上还带着笑意,在看到孔奕林进来时笑意却突兀地停住了。
孔奕林相貌平平,但一双眼睛却极为深邃,有的人只靠眼睛便能让整张脸熠熠生辉,孔奕林就是如此。但这一双眼睛,却绝对不属于大恒朝国人的眼。
散乱的记忆中猛然闪出一个点,顾元白突然想起来了这个孔奕林是谁。
《权臣》这部剧中曾借用黄巢起义的史实编写过相差不离的剧情,黄巢就是那位因为被唐僖宗嫌弃容貌丑陋而被罢黜的进士,此事间接促进了黄巢的起义,后面甚至逼得唐僖宗逃离了长安。
在《权臣》之中,孔奕林便扮演的是这样的角色,他不是丑陋,他被罢黜的原因是因为他有西夏血统。
若是顾元白没穿过来,这个时候还是权臣卢风在把持朝政。卢风是一个固执霸道的保守派,他自然不会让有西夏血统的人在大恒朝入职为官。
被罢黜后的孔奕林孑然一身,他直接舍弃了大恒人身份,转投西夏以发展国力,以一个小小的西夏,最后逼得大恒连丢五六座城池,若是记得没错,最后还是薛远带兵上阵,打了一场立威之仗。
顾元白缓缓收敛了笑。
过了一会儿,他起身从桌后站了起来,走到三人面前。
圣上的身上携裹着宫廷中贵重的熏香味道,这种味道清香淡雅,却又极为绵长浓郁。说起来矛盾至极,但就是让人闻着就知晓尊贵二字。
站在这儿的三个人长得都比圣上要高,即便是恭敬地低着头不去直视圣颜,也能看到圣上走动时披散在背部的青丝。
孔奕林一双眼睛尽显西夏人的容貌特征,他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中还是为自己的这一双眼睛感到忧虑,如今瞧见圣上走近,头低得更深,不着痕迹地减弱着自己的存在感。
可偏偏圣上就站在了他的面前。
孔奕林,圣上声如珠落玉盘,朕看了你的策论,写的让朕读起来酣畅淋漓。
孔奕林更加谦卑地弯着腰,学生惶恐,多谢圣上赏识。
圣上道:抬起头让朕瞧瞧你。
孔奕林谨遵礼部教导的面圣礼仪,头部抬起,眼睛垂下,他只能看到圣上胸前龙袍的纹路,顾元白却能清清楚楚、近距离看清他的这一双血统偏于西夏的双眼。
垂眼时睫毛密集而长,只看这双眼,倒有种玩偶娃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