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皇帝一个下台的台阶——宰相肚中能撑船,韩相公会同意的,这就算是给你服了个小软,我们就既往不咎,继续前行哈?
还顺便给自己抬抬身家——台谏是干啥的?是制衡宰执用的。既然宰执不上班,台谏就没有履职的必要!等相公复职之后,官家你看我的吧。
顺便也给赵顼提个醒,那个什么王陶,不值得保了……
司马光的任命是众望所归,但是关于王陶翰林学士的任命,中书独持之不下。
啥意思?搞出这么大乱子,还要给他升职?吴奎亲自请示赵顼,坚绝要求黜王陶于外。
赵顼当然不干,说白了,他们都是我的人,说出我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而已。
到如今,我连一条狗都保不住?不行,外放我不答应。
于是吴奎让步:“不外放,那让王陶做群牧使吧。”
好歹还算留了点面子,没被赶出京城,赵顼同意了。
然而等吴奎一走,赵顼便反应了过来,靠,群牧使,不是王陶升御史中丞前那个职务吗?这是给贬回去了!
赶紧直批送中书,还是要以王陶为翰林学士。
吴奎即具奏言:“昔唐德宗疑大臣,信群小,斥陆贽而以裴延龄等为腹心,天下称为暗主。”
“今陶挟持旧恩,排抑端良。如韩琦、曾公亮不押班事,盖以向来相承,非由二臣始废。”
“今若又行内批,除陶翰林学士,则是因其过恶,更获美迁,天下待陛下为何如主哉?!”
“王陶不黜,陛下无以责内外大臣展布四体!”
于是“以疾求去”。
都干些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老子伺候不了你,不干了!
赵顼登位后的朝政,刚一开局,便彻底失控!
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
赵顼大怒,将吴奎的答子交给王陶,王陶立刻弹劾吴奎附宰相、欺天下六罪。
风向渐渐不对,台谏开始报团取暖。
大佬们的手段太厉害了,吴申奏乞留王陶依旧供职,并劾吴奎有无君之心,数其五罪。
赵顼同时给知制诰邵亢发手诏,意图绕过中书,让邵亢直接拟诏。
光有台谏吆喝没用,吴奎走了位置得有人顶上啊!于是赵顼又去做张方平的工作:“吴奎罢,当以卿代。”
张方平怎么会随小皇帝的性子乱来,辞谢之后,反过来做赵顼的工作:“韩琦在告了这么久,要是吴奎被免,必不复起。韩公勋在王室,愿陛下复吴奎位,手诏谕韩琦,以全始终之分。”
言下之意,三朝元老,拥立二帝,因为不按时考勤的小过而被弹劾去职,恐怕天下臣民,都会说官家你凉薄吧?
司马光上书,给原台谏班子上眼药:“吴奎名望素重,今为王陶罢吴奎,恐大臣皆不自安,纷纷引去,于四方观听非宜。”
接着曾公亮入对,亦请留吴奎。
老铁杆韩维终于发话:“宰相真是跋扈的话,王法所当诛。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名。”
“如果王陶的弹劾是真的,那宰相安得无罪?!如果王陶的弹劾是假的,罢职都是轻的!”
“如今陛下还要让他做翰林学士,摆明是升迁啊……事情拖了这么久都搞不定,臣请陛下廷对群臣,使是非两判。”
严格说来,这些都是赵顼阵营里的人,王陶如今急于出头表现过火,同伙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也是告诉赵顼,台谏冲得太急,玩得太过,属于野路子,现在搞了大乌龙,除了舍车保帅,没有它法。
赵顼终于彻底投降了,真要是廷对,鬼都知道谁赢。
于是召吴奎对于延和殿,慰劳,使复位,开着玩笑给自己找台阶:“成王也肯定有疑心周公的时候呀呵呵呵……”
吴奎复位,知制诰邵亢傻眼了,因为他都将贬吴奎的诏书起草好了,里边有“御史中丞职在弹劾。阴阳不和,咎由执政。吴奎所言颠倒,失大臣体。”的句子。
赵顼只好再次手札谕示邵亢,让他别闹:“此无它,欲起坐卧者耳!”
意思是我也不喜欢老吴,但是没办法啊老邵,只有这样,才能让那躺着的老头赶紧站起来呢……“盖指琦也”。
很快赵顼上台后第一次台谏宰执之争,以王陶被贬知陈州为结果,算是乱糟糟地告一段落。
……
苏油如今其实也在朝中有些影响,师长,朋友都不在少数。
就连司马光,都觉得他是可以拯救一下的。
所以台谏风声一动,无数信件便从汴京飞向嶲州。
但是所有信件,其实都没有四通商号忘雨阁来得快。
苏油却天天老神在在,忘我地研究怎么给铜柱镗孔,对朝中的风风雨雨毫不关心。
心里稳得很,大宋如今最好的年成,一年也不过盈余七百来万贯,如果一旦用兵或者遭灾,国丧,那就铁定赤字。
一边是经济危机,一边是价值一百多万贯的硬通货储备,御史们尽可以拿他作伐引攻宰执,但是难以影响他分毫。
大宋的铜器,理论上是朝廷专榷,而且只能官员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