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范都是秉承父亲意志的牛人,范仲淹“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他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一直就是苏油的楷模。
苏油在大宋官场本来就是个另类,在士林风评里边,如今甚至和范仲淹有一拼。
范仲淹是以天下为己任,“慨然而自任”,有那种统治阶级的自觉性;
而苏油虽然干什么都能干好,但是却有些“懒”,堪称大宋苟头。
在仕途上“不思进取”,上边捅一下他才动一下,每每得等到朝廷不耐烦,强行下达任命,他才“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他有一点好,就是非常服从安排。
不管多大的难题,只要丢给他,他总是屁颠屁颠地去干,而且总能干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完美。
因此士林中对二人的风议都是极高,认为二公皆已立德、立功、立言,必将名传千古,同属大宋凤毛麟角的人物。
不过范仲淹之才,略逊其德;而苏明润之德,难掩其才。
苏油比范仲淹,甚至还因此更多了一个光环——谦退。
……
兰州,赵禼领着李庸、石勇巡视寨堡。
西军中的冤家,除了高遵裕和刘昌祚,还有赵禼和李宪。
熙宁征交趾,本来是以赵禼为正,李宪为副。
后来两人意见不合,赵禼上书请罢李宪。赵顼问可代者,赵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郭逵为宣抚使,赵禼副之。
郭逵统军之后,赵禼与郭逵的进兵方略又发生了冲突,导致进军一度失利。
最后朝廷又遣苏油总揽后勤,并发两浙水师相助,终于取得大胜。
事后南征诸将皆获功赏,只有赵禼未得升迁,甚至作为最初军事失利的主要负责人,被贬当了一任桂州知州,后又转河北庆州任职。
这人和汉代李广差不多,能力出色,却总是倒霉,从来摊不上好事儿。
跟王姥姥那种躺赢福将相比,在八字上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兰州城的位置很重要,但是却过于偏远,虽然有数万宋军在此驻囤,但是主要都是蕃部。
除此之外,还有青宜结鬼章和笃乔阿公各领了两万青唐军,也是一个变数。
赵禼数次上书要求六路都经略司重视兰州,毕竟西域凉州尚有夏人的精锐,赵禼探知,图干部和野利部正在西域大肆招募蕃落,足有八万多人。
而且这些人的装备乃是夏人中最好的,除了旋风炮,听说还有那种在囤安寨下曾经出现过的巨大的抛石机——回回炮。
但是六路都经略司似乎对西路一直都不重视,不但没有给赵禼加强兵力,甚至将李宪、苏烈和包顺都给调走了!
不过赵禼基本上也算是大宋的救火队员之一,一辈子都在边疆打转,也算大宋军略水平前几位的文官。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赵禼早就习惯了命运的蹂躏,也早就对自己上峰们的德性没有期待,就没有指望过都经略司会给自己多大的支持。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把手中现有的兵力用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幸亏自己手里不缺钱粮,不缺空白告身,兰州周围不缺险阻,手下的军队也算是给力,赵禼谋算着即便是夏人西军尽数过来,他也能仪仗兰州城和周围的城防工事,来个势均力敌。
不过紧张是肯定的,诸将请益戍兵为备,赵禼将他们全部召到兰州:“戍兵不可益也。第谨斥候、据形胜、整戈甲,无为寇先而已。”
然后将骑兵斥候放出八十里,直到凉州附近的红水河口,同时利用返国的于阗使臣,多备货物,派遣商队跟随,深入凉州探取情报。
而剩下的,就是加固兰州的堡垒工事,挖掘壕沟,建立望哨,用旗号传递消息。
这中间石勇带领的理工小队功不可没,初抵兰州,石勇便将城中的所有工匠收集了起来,然后让他们带路,接收了兰州周围的铁冶,煤矿,石膏矿,硅石矿,芒硝矿,建造起了几个炼焦,炼铁,制造水泥、玻璃、黑火药的工坊。
兰州周围蕃部牛羊骡马极多,石勇还将人畜的尿液收集了起来,制造氨水,然后用酸塔法制备出了少量的硝铵和雷银。
有了这些东西,石勇造出了不少铸铁地雷和土味震天雷,赵禼的心里头才算是有了点底气。
兰州城头,甚至还布置起了榆木大将军的进阶货色——利用黑火药发射铁砂铁丸的铸铁炮。
赵禼老实不客气地剥夺了石勇的冠名权,毫无创意的将之命名为镇戎大将军。
另一边,有了芒硝这一鞣皮的神器,石勇让浑脱匠人们直接将羊皮筏子升级到了牛皮筏子。
牛皮筏子用牛皮浑脱编织而成,每一个牛皮浑脱的开口处比羊皮浑脱大了许多,因此可以装东西。
一只牛皮浑脱内,能够填塞一百二十斤羊毛。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
羊毛既是货物又是填充物,将羊毛填满浑脱之后,再扎紧胎口,用大木椽六根、小木椽四十根作为骨架将它们组连起来,牢牢地缚于骨架下面,就成了一只巨筏。
筏子的大小由组成的浑脱数量决定,大型筏子,由一百二十八个牛皮浑脱组成,小型的只有一半,由六十四个组成。
经过测试,大筏子可载重三万斤,小筏一般载货一万五千斤,吃水仅半米,这便有利于在复杂的河道上航行,还不怕触礁。
就算划破一两个浑脱,也丝毫影响不了正常航行。
木架的连接方式,都是用的铁构件和螺栓,标准不说,还方便灵活拆卸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