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利达堡的是斯坦尼斯瓦夫·利安茨科隆斯基将军率领的军队。这支军队有八千人而不是采佩什对彻辰所说的上万人。虽然人数上不及奥金斯基所率领的亲王军,到来的时间也晚了近一个月,可这已经汇集了扬·扎莫伊斯等人的所能派出的兵马。
因为在亚努什出兵利达堡的这段时间内,波兰共和国与瑞典王国在其他地方的战局又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远在国外的卡齐米日国王急于和沙皇俄国达成停战协议的原因——那就是克拉科夫沦陷了。
作为波兰共和国的古都,克拉科夫有着同华沙不相上下的政治地位。而由于其附近的琴斯托霍瓦的大光明山修道院,克拉科夫所代表的宗教意味则远高于华沙。这也是为什么斯特凡·恰尔涅茨基总兵会在听闻瑞典入侵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要求国王将他任命为克拉科夫总兵的原因。可这样一座意义非凡的城市虽然有了声名显赫的名将,可在瑞典军队的进攻下坚持了数月后还是开城投降了。
斯特凡·恰尔涅茨基总兵在以保全所有官兵生命安全已经城内百姓的财产不受侵犯后,率领着缴械了的数千官兵退出了克拉科夫。他们将由瑞典人看管三个月的时间,等到九十天满才能自由离开,期间不得和瑞典军队及其仆从军作战。
当瑞典军队的主帅阿尔维德·维登贝格率领大军于十月七日举行入城式进入克拉科夫后,位于克拉科夫、华沙和维尔纳之间的卢布林就很有可能成为瑞典军队的下一个目标。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扬·扎莫伊斯还能派出军队支援已经实属不易了。
这支八千人的大军一到利达堡就突破了亲王军的南方包围圈,他们和城内的守军兵和一处,而奥金斯基为了防止分散在四面的军队不至于被各个击破,也赶忙将所有的军队汇拢。
原本的围城战变成了两支数目相差无几的军队的对峙。这既出乎奥金斯基的预料,也出乎了扬·索别斯基都预料。
在扬·索别斯基的计划中,他已经预料到了亚努什为了防守维尔纳和应付萨佩加副统领,是不会将所有的军队都派出讨伐自己的,进攻利达堡的敌军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而斯坦尼斯瓦夫·利安茨科隆斯基和扬·扎莫伊斯等人至少能派来两万人的援军,这些援军再加上利达堡的守军,对付一支激战了一个多月的疲惫之师,那还是很有把握的。
所以在一开始,扬·索别斯基并未实施坚决坚壁清野,他只是为利达堡守军以及撤退入城的居民留足了四个月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