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芸的形象在她們眼裡完全不重要,一旦牽涉到軍隊事情就不一樣了,潘冬珍就是再怎麼喜歡八卦也不敢議論軍官的私事,何況她還是生產隊的婦女隊長,見狀潘冬珍立馬笑盈盈保證道:「這你就放心吧,相親本來就是要多看看,我們幹嘛亂說這個。」
同行的呂風蘭也連連點頭,「就是啊,這有什麼好說的。」
姚海芸看她們都答應了,沒再補充。
為了避嫌,下個周的送甜湯活動她沒去參加,想讓陸文修知難而退,理解她的意思。
從五月宣布停課以來,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七月十號高考的日子,但直到這天大家還是沒等來考試的消息,複課也是遙遙無期,加上報紙里傳達出來的信號,島上的高中生們全都慌了。
對於南營島上很多家庭來說,要花錢供出一個高中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雖然上學的費用生產隊會承包一部分,但基本的書本費還是要他們自己掏錢,加上這些上高中的孩子都在十五歲左右,正年輕,如果不去上學,跟生產隊一起工作每年能掙到的錢跟成年人沒有太大區別。
連同學雜費一起,這部分他們不去上學就能在生產隊掙到的錢也成為了上學的成本之一。
辛辛苦苦供他們上學,就是為了參加高考考出去出人頭地,高考的停滯給這些家庭帶來了巨大打擊,根本沒有時間和錢讓他們繼續等下一年的高考,因此很多家庭都開始為這些孩子提前找出路,家裡有條件的儘量把孩子送到運輸隊跟大船跑運輸,稍差一點的就跟隨生產隊去海上捕魚,再不濟就只能留在島上養殖海帶。
然而即使是養殖海帶這樣最次的活,也很少分給女孩子,女生基本只能在家跟她家裡所有的女性一樣待在家裡靠織漁網來掙工分。
雖然「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已經喊了七八年,但在島上絕大多數人心裡,傳承了幾百年的漁霸規矩仍刻在心裡揮之不去,並且落實在實踐中,那就是不讓女人上船從事漁業工作。
在封建漁霸規矩里,女人是會給船帶來晦氣的存在,一旦女人上了船,這艘船以後絕對捕不到太多魚了。
封建漁霸早已被打倒,但這一思想至今依然深入人心,平時女人划船釣釣魚可以,但想加入海上生產隊去出海捕魚,那是萬萬不行的,這幾乎是所有人默認的共識。
姚家華經歷了不能參加高考的痛苦,又看著同一屆的男生都陸陸續續在島上找到了工作,她卻只能在家跟媽媽一起織漁網,掙那點微薄的工分。
姚家華不甘心,憑什麼?就因為她是女生?明明她的學習不比班裡任何一個男生差,學起東西來也更快,憑什麼她就不能從事海上工作?
姚家華越想越憋屈,在家織了一個星期的漁網終於憋不住了,帶著兩個女同學直接衝到了姚昌盛家要討個公道。
姚昌盛在海上收了一天的海帶,累得不行,只想吃完飯早點睡覺,正吃著飯呢,看到三個人過來愣了下,先放下了筷子,「怎麼了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