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芸看他好奇,帶著在家裡逛了一圈,給他介紹島上特色的海草屋還有地窖,董曄書認真聽著,時不時問兩句。
皮蛋人小但機靈,知道今天來的是未來的姑父,他充當偵察兵,來回院子和廚房,時刻給家人匯報姚海芸和董曄書的情況。
姚昌盛正在燒豬蹄,把豬蹄上的毛去了,也能去去腥,聽到孫子的匯報,不禁樂了。
豬肉剁好有一會兒了,婆媳倆合作,一個擀餃子皮,一個包餃子,速度很快,不到半小時就包了一大盤。
姚家算上董曄書八口人了,六個大人兩個小朋友,餃子最少要包一百五十多個,餃子包完,大鍋里的豬蹄也差不多燉好了。
馬蘭英另外把月餅熱了下,端上桌,姚昌盛難得拘謹一次,轉頭董曄書說道:「這是我們自己家做的,跟軍隊的月餅不一樣,但味道也不錯,你嘗嘗。」
董曄書拿起一個月餅嘗了口,看到飯桌上眾人都在看他反應,他笑了,「很好吃。」
「好吃吧?」
馬蘭英就等著他這句話呢,忙道:「吃完飯我給你拿點。」
姚志能勸道:「在軍隊都吃食堂的,拿這個幹嘛。」
董曄書其實理解馬蘭英的心情,接話的同時也沒打姚志能的臉,「偶爾有晚上訓練,食堂不一定有飯,我們也會買點零食帶回宿舍吃。」
他笑著跟馬蘭英說:「月餅很好吃,麻煩您給我拿一點吧,現在天氣熱,東西容易壞,拿一兩個就可以了,訓練完睡前是有點餓。」
當父母的,最見不得孩子餓肚子,他能接這個情不嫌棄,馬蘭英很感動,高高興興誒了聲。
吃完飯,大家剛坐下喝了幾口水,家裡的門被推開了,孫寶秋不知道她家今天有客人,背著竹筐大搖大擺進來了,邊走邊說,「姓姚的,今天不去撿柴?」
馬蘭英急忙站了起來,要拉她出去,「今天不去了。」
速度再快,孫寶秋也看清了客廳里坐著的男青年,面上一喜,「這就是海芸的對象吧?」
董曄書站起來打招呼,又看向姚昌盛,「撿柴是島上的大事,不如今天我也跟著一起去吧。」
姚昌盛遲疑,「這不好吧?怎麼能讓你幹活。」
比起一大家人坐在一起漫無目的聊天,董曄書還是覺得去撿柴更好,「今天天氣好,運動運動。」
他都這麼說了,姚昌盛也不好拒絕,帶上裝備,一家人推著一輛木推車就去山裡撿柴了。
皮蛋和點點還小,徐友月留下看孩子。